今天央行又出手了,通过逆回购操作单日净投放685亿元,再次向市场释放了流动性支持的信号。与此同时,LPR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但市场对四季度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却在升温。结合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的情况来看,稳增长正在成为当前政策的核心诉求之一,而货币政策与财政、结构性工具的协同发力,正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撑。
央行加码投放,维稳流动性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59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维持在1.40%不变。由于当日有91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单日净投放685亿元。这一操作延续了近期央行灵活调节流动性的节奏,旨在维护银行体系资金面的合理充裕。从市场表现看,银行间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利率稳定在1.31%附近,交易员普遍反映资金拆借难度不大。这说明当前流动性整体处于均衡状态,税期来临前的资金压力可控。
LPR连续五个月持平,降息预期未消
尽管公开市场操作有所放量,但当天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并未调整——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为3.0%和3.5%,已连续第五个月保持不变。市场分析认为,这主要受制于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以及政策利率的稳定。不过,不少专家指出,LPR虽未动,但并不意味着宽松周期就此停滞。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年底前仍有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尤其是为了提振内需和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政策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空间。
四季度宽松预期升温,政策工具协同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外,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在加快落地。据东北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国开行和农发行合计投放已接近2900亿元,整体进度超60%,预计10月底可基本完成投放。这些资金重点流向经济大省,同时也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基建的支持力度,比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项目已获得超700亿元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本轮工具的撬动效应更强,投资撬动倍数达12.59 - 14.79倍,高于此前水平。浙商证券李超认为,这类工具将在四季度显著支撑总需求与信贷增速。
综合来看,在明年“十五五”规划开局前夕,稳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央行行长潘功胜也明确表态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虽然短期内降息尚未落地,但从高频数据触底回升的迹象和政策推进节奏来看,四季度仍存在政策加码的可能性,值得密切关注接下来的信贷与经济数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