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中国神华刚发了个公告,说九江电厂二期的4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移交商业运营了。这意味着什么?不是简单多了一台发电机组,而是整个九江项目两台百万千瓦级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全部投运。你品品这个量级——单台100万千瓦,两台就是200万千瓦,加上一期的两台,整个电厂现在是4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这在华中地区是个头一份,成了首个拥有四台百万机组的火电厂,也是江西目前规模最大的清洁煤电企业。
很多人一听“煤电”就皱眉,觉得这是落后产能,但这次的情况不太一样。官方明确说了,这是江西省“十四五”期间的支撑性清洁煤电项目,而且是首个建成投产的同类项目。什么叫清洁煤电?不是嘴上说说。资料显示,这二期工程集成了58项国内领先技术,比如磁悬浮氧化风机这种玩意儿,听着就挺黑科技的。关键是排放数据过硬: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更狠的是,全厂水系统实现了零排放,靠的是循环水深度处理这些硬技术。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烧煤发电了,更像是在用高端工业体系控制能源底座的环境代价。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不是都在搞新能源吗,怎么还在加码煤电?这话问得其实挺典型,但有点理想化。现实是,风电光伏确实涨得快,可它们的波动性摆在那儿,电网得有压舱石。尤其是在华中这种用电大户区域,一旦入冬或者夏季高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压倒一切。九江这400万千瓦的装机,年发电量能超240亿千瓦时,相当于给江西电网塞进去一个稳定的能量池。这不是在逆势扩煤,而是在新能源还没完全扛起大梁之前,用最先进的技术守住基本盘。
而且你看它的定位——国家能源集团投资建设,项目落在湖口县流泗镇,说是“重大项目”,背后拉动的可不只是电量数字。地方经济、就业、配套产业,都会跟着动起来。这种项目能批下来、建起来、投下去,本身就说明在当前阶段,高效清洁的煤电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别忘了,咱们的能源转型是“先立后破”,不是“先破后立”。
所以这事儿的内味儿就出来了:表面看是又一座火电厂投产,实际上是中国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之间走钢丝的一个缩影。技术够硬,排放够低,规模够大,时机也够关键。我倒是不觉得这是倒退,反而像是一种务实的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