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局棋,没那么简单
安世半导体这事儿,表面看是荷兰一记“国家劫掠”,中国反手掐住出口,两边硬刚。但真要这么想,就太小看这盘棋了。
我们来盘一盘:美国9月29日刚出“穿透规则”,荷兰第二天就祭出《商品供应法》,动作快得像排练过。卡雷曼斯嘴上说“没跟美国沟通”,可这配合默契度,连彭博和《金融时报》都看不下去,直接点出背后有华盛顿影子。这不是巧合,是剧本早就写好了。
中国这边反应也干脆——禁止安世中国出口芯片。东莞工厂占全球70%封测产能,这一招确实打在七寸上。但问题来了,安世中国的命门其实不在出口,而在上游。晶圆制造在德国、英国,研发资料也不在国内。现在荷兰那边已经开始把晶圆往马来西亚、菲律宾调,优先保境外客户。东莞工厂原材料短缺,客户提不到货,这才是真正的软肋。
更麻烦的是,车规级芯片认证周期动辄几个月。欧洲汽车协会ACEA已经发警告,库存撑不了几周,再不解决就要停产。美国车企联盟也急了,毕竟谁都不想生产线停摆。这事已经不是中荷两家的事,而是全球供应链的定时炸弹。
荷兰现在态度,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说要和中方会谈,还强调“中国汽车厂也需要我们的芯片”。这话没错,但更像是在找台阶下。他们想谈,但我们这边的底线很清晰:美方是始作俑者,荷方必须纠正错误,不能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可问题核心不在嘴上谈什么,而在于行动。如果荷兰真想解决问题,就得先松口,而不是一边喊对话,一边继续执行美国的规则。目前颗粒度还不够,具体怎么谈、谁能做主、让不让步,这些关键信息都还没看到。
另一个变量是闻泰科技的态度。安世中国那封公开信很有意思,明确说“有权拒绝执行外部指示”,等于在组织架构上划清界限。但这能撑多久?系统权限一度被切断、工资停发,说明控制权之争已经进入实操层面。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这场博弈到底是走向对等谈判,还是继续升级?中国手里有出口管制这张牌,荷兰手里有技术和治理权,但全球车企才是真正的压力源。谁先扛不住,谁就得让步。
下一步怎么走,还得看高层会面能不能碰出实质进展。现在谁都输不起,但谁也不愿先低头。这局,才刚刚进入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