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通股份这份三季报,有点意思。
营收大降近四成,利润反而暴涨七成多,这反向操作背后,不是公司出了问题,恰恰是管理层把问题看得太清楚了。我们来盘一盘这个数据背后的逻辑。
前三季度营收10.5亿,同比下降39.29%,表面看吓人,但原因很明确:LNG业务在主动缩规模。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就在处置LNG运输车辆,大幅减少运贸一体的重资产业务,转向轻资产的承运模式。这意味着什么?就是不再自己垫钱买气、囤货、跑运输,而是靠提供运力服务赚稳定服务费。收入当然会断崖式下降,毕竟贸易额不进了主营,但风险也甩掉了——LNG市场价格波动剧烈,过去几年多少企业栽在这上面,恒通这步棋,是求稳,更是求活。
那利润从哪来?全靠港口业务顶上。子公司裕龙港务成了真正的增长引擎。依托烟台港龙口港区南作业区的7个新建泊位,服务裕龙石化产业园,现在园区企业陆续投产,产能释放,码头量和作业量直接起飞。第三季度净利润7656.8万元,同比暴增182.55%,这就是新主业兑现的节奏。
所以,这家公司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转型:从靠贸易走量的物流老路,切换到靠资产运营收“过路费”的新模式。港口业务本质是类基础设施,一旦建成,边际成本低,现金流稳定,只要腹地产业起来,收益就可持续。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工程,定位“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配套的高端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也在延伸,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入园企业的物流需求只会增不会减。
这么看下来,恒通现在的业绩结构已经变了。过去LNG是主力,现在港口成了压舱石。而LNG业务转型轻资产后,虽然收入贡献萎缩,但反而能降低整体经营波动性,提升ROE质量。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1.92个百分点到4.56%,说明资产盈利能力在改善。
关键变量在哪?还是看裕龙园区的投产进度。只要园区企业持续放量,港口的量和利润率就有保障。目前来看,这个趋势已经跑出来了。至于下一步,公司提到要“守正创新”,推进业务转型升级,但具体怎么转,比如是否拓展港口增值服务、能否复制模式到其他园区,这些打法还没看到细节。
总的来说,恒通这波不是运气好,是战略取舍的结果。砍掉高风险低毛利的旧业务,押注确定性强的区域基建红利,账面数据才能实现“增收不增利”到“减收反增利”的逆转。接下来就盯住裕龙港务的作业量和园区扩产节奏,这才是真正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