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快推进新兴领域立法,对A股的金融改革主线来说,这是一条明确的政策信号!法治化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现在高层再次强调完善金融法治体系,意味着接下来金融领域的制度建设会提速,市场规则会更清晰。
法治化不是口号,是给市场吃“定心丸”
在我看来,这次央行条法司负责人表态,核心不在“立法”两个字,而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这八个字。是不是这个道理?过去几年,从反洗钱法修订到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条例出台,再到金融稳定法草案推进,哪一次不是先有法律框架,后有行业大发展?逻辑是不是一下就通了?
我觉得,这背后传递的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监管要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设防”。比如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系统,截至8月底累计登记超5300万笔,服务中小微企业近1850万家,这就是在用法治手段解决融资难。再比如征信体系全球领先,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落地,都是在为数字金融铺路。难道不是吗?
说白了,只有规则明了,资本才敢长期投入。以前大家怕政策不确定性,现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被反复强调,就是在强化市场的法治预期。这对整个金融板块的情绪,是潜移默化的正向支撑。
金融活水要精准滴灌,谁是受益者?
聊到这里,我们不妨观察下几个领域,它们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相关领域信息梳理
证券领域:它是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核心中介。今日该板块整体上涨1.03%,换手率为1.62%。其业务涵盖投行、经纪、资管等多个环节,受政策环境变化影响较大。
银行领域: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承担信贷投放、支付结算等基础功能。近年来持续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并参与动产担保登记、信用信息共享等机制建设。
数字货币领域:它是中国法定数字货币(e-CNY)相关技术及应用生态的集合体。今日该板块上涨1.12%,换手率为2.04%。主要涉及支付系统升级、智能合约应用、跨境结算探索等方向,属于典型的新兴金融领域。
顺便提一句,和金融法治相关的这些概念,本质上都在回应同一个命题——如何让金融运行更透明、更可预期。而这种可预期性,恰恰是资本愿意长期驻留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