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发布”发布消息:10月21日,经国家和广东省驻江门工作组联合分析研判认为,前天和昨天全市单日新增报告病例数已降至50例左右,成功取得了疫情低水平散发的阶段性目标,有利于早日实现疫情动态清零目标。
10月21日,江门市卫生健康局通报,10月20日,全市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46例,其中蓬江区16例、江海区8例、新会区11例、开平市5例、鹤山市4例、恩平市2例。
广东省疾控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12日0时至10月18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08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含无症状感染者),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个案分布在江门市795例,佛山市241例,深圳市202例,广州市189例,揭阳市89例,潮州市81例,汕头市68例,肇庆市57例,珠海市53例,中山市52例,东莞市41例,阳江市40例,清远市39例,惠州市和梅州市各29例,韶关市27例,湛江市和汕尾市各13例,河源市和云浮市各10例,茂名市8例。
广东省疾控局19日发布的解读中,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随着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措施持续落实,该市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当前我省仍处于蚊媒活跃期,加之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员大范围流动,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持续存在,防控工作仍不能松劲。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江门、广州等广东省多个城市正在积极进行灭蚊消杀。
康敏提醒,外出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在户外活动穿着浅色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水”,防止被叮咬。如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可疑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伊蚊偏好在小型洁净水体中繁殖。翻盆倒罐清积水,特别是清理各类容器积水,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基础。基孔肯雅热可以通过“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