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水潭上市,看懂这几点才算入局
聚水潭今天在港交所敲钟了,代码6687。30.6港元的发行价,开盘直接干到38块,涨24%。现在市值160多亿港币,算是今年ToB赛道里最硬的一口肉。
这事表面是IPO,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电商SaaS生态成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我们来盘一盘,它凭什么?
第一,市场地位够硬。按2024年数据,聚水潭在电商SaaS ERP这块市占率24.4%,比第二到第五加起来还多。电商运营SaaS总收入第一,整体电商SaaS厂商里排第二。这不是靠讲故事,是实打实的收入份额。
第二,商业模式跑通了。它的客户不是买个单点工具就完事,而是越绑越深。2022年,买两个以上产品的客户贡献30.6%的SaaS收入,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干到39.3%。说明它的产品矩阵在形成协同效应,客户从ERP切入,再拿WMS、DMS这些模块,粘性自然上来。
更关键的是LTV/CAC。这个指标2022年是6.2倍,去年冲到9.3倍,今年上半年回落一点也有8倍。行业普遍能到3-4倍就算不错了。这意味着一个客户的终身价值是获客成本的八倍以上,模型本身有自循环能力。
第三,财务质量在往上走。三年营收复合增速31.9%,今年上半年同比又增24.4%。毛利率从52%一路爬升到71.8%,经调整利润去年4899万,今年半年就挣了4696万。SaaS公司最难啃的就是盈利这一关,它已经咬下来了。
所以这次上市,基石阵容也挺扎实。蓝湖、红杉、景林、汇添富都进了,13家合计锁了1.3亿美元。中金、摩根大通联席保荐,普华永道审计,全是顶配班子。看得出来,机构对这笔账是认的。
那下一步呢?骆海东自己说了,一是扩产品,二是拓海外。现在已经在泰国落子,东南亚的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是下一步。欧美、拉美、中东也在看。但说实话,海外打法跟国内完全不同,本地化、合规、渠道都是坎,目前颗粒度还不够,具体怎么铺还没看到细节。
另一个变量是AI。吴陈尧讲得很清楚:不是SaaS or AI,而是SaaS + AI。现在聚水潭的产品链条上,订单、仓储、采购、分销都有数据沉淀,如果能把AI agent嵌进去做预测、调库存、优物流,效率还能再提一层。但这块怎么商业化,团队有没有技术储备,还得观察。
总的来说,聚水潭这波上市,不是风口上的偶然,而是过去十年电商基建演进的必然结果。它证明了一件事:在中国做ToB,只要扎得够深、熬得住周期,是能长出高价值公司的。
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把国内的势能,转化成全球的战场优势。这场仗,才刚打到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