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大问题,在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十四五”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9岁,老旧小区新装12.9万部“暖心电梯”,224万户老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共同织就养老幸福网。如今,4945万老年人领取高龄津贴等各类津补贴惠,5358万“银发志愿者”累计服务16.4亿个小时,晚年生活愈发有滋有味。
我国的养老服务可不仅是数量的增加,“十四五”期间,养老产业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大幅提升。这五年,“银发浪潮”遇见AI革命,科技助老正在改变着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当养老遇上黑科技:机器人成了“贴心小伙伴”
老人:天这么热,什么时候能够凉快呀?
机器人:天气确实挺热的,不过秋天已经来啦。
在上海的一家养老院里,老人和机器人的随意聊天已经成为日常。机器人不仅可以和老人聊天气、话家常,还能唱歌、跳舞逗老人开心。如今,各类陪伴型机器人已经成为许多老人的“团宠”。

科技还助力康复训练变身“闯关游戏”。70多岁的顾伟光老人正在对着屏幕抬腿横扫“敌人”,原本枯燥的复健成了趣味竞赛,像打游戏一样,越练越起劲。

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行走,脑机接口技术帮助失能老人重获行动能力,艾灸机器人模拟专业医师的手法为老人进行理疗,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科技的助力下提升生活质量。

护理领域也迎来贴心革新,一台纳米助浴机就能轻松解决失能老人洗澡难题,大小便护理机器人守护失能老人尊严,巡检机器人化身“安全卫士”帮助“查房”,发现异常立即向医护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守护老人安全。

“小改造大关爱” 打造全社会适老环境
视频播放失败
打开央视新闻
“十四五”以来,我国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将社区(农村)环境安全适老、出行设施完善便捷、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可及等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5.6万个小区完成适老化改造,许多社区建了平缓坡道,让老人告别了“上下楼难”;社区里的老年餐桌、服务站、超市、银行等也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十四五”期间,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2800多万平方米。民政部还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了相关标准规范。从一家一户的“小改造”,到整个社会的“大关爱”,老年人的生活圈正在变得越来越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