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存储行情,来得比想象中更猛。
一根DDR4内存条卖到500块,直接被调侃成“理财产品”,听起来像段子,但背后是实打实的供应链重构。现在DRAM现货价格同比翻了近两倍,库存周期压到八周,上一次见这种紧巴巴的局面,还是2017年那波周期顶点。问题来了:这次是短期抢货,还是真进入了所谓“超级周期”?
我们来盘一盘。
最核心的逻辑,其实是产能再分配。三星、SK海力士这些巨头从2025年初就开始把产线往HBM和DDR5切,目标很明确——AI服务器的高利润订单。HBM毛利率能干到60%,谁还盯着DDR4那点薄利?长鑫存储在低端市场又拼得凶,倒逼韩国厂商加速退出成熟制程。结果就是,DDR4不仅没人扩产,还在主动减产,甚至计划2025年底到2026年初彻底停掉部分产线。
产能腾挪的同时,需求端也没闲着。AI数据中心建设今年砸了4000亿美元,光谷歌、亚马逊、微软这些巨头就在疯狂补服务器。而这一轮更新,正好撞上2017-2018年那批服务器的换代窗口。DDR5原本供大于求,半年内就反转成紧缺,价格飙涨。再加上手机销量超预期,消费级SSD、DRAM全线吃紧,威刚董事长说三十余年从业没遇过这种全品类缺货,这话分量不轻。
所以,这轮涨价不是单一因素,是“产能收缩+AI拉动+换机周期”三重共振。企业行为也印证了这点:德明利在扩自有产能,汇成股份战略投资鑫丰科技,目标是2027年把DRAM封测产能干到6万片/月。这种中长期布局,说明产业链认为景气不会短。
二级市场反应更直接。三星涨了80%,SK海力士和美光涨了170%和140%,这不是情绪炒作,是利润预期兑现。更关键的是,机构调研热度起来了,超20家存储与算力公司被密集走访,海光信息合同负债28亿,芯原股份在手订单32.86亿创新高,全是实打实的需求证据。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TechInsights就提醒,“超级周期”可能被高估,更像是一两年的短缺周期,2027年还可能进入衰退。这话没错,但也不影响当下趋势。毕竟,从产业动作看,供给刚性已经形成,需求至少撑到2026年。
结论就一个:这轮存储景气度有结构支撑,不是泡沫。真正的挑战不在现在,而在产能爬坡后会不会再度过剩。但现在这个阶段,牌桌上的人,都在抓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