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换机春风"能吹多久?
当周一美股收盘的钟声敲响,苹果公司的股价定格在历史新高——262.24美元,单日涨幅近4%,市值逼近4万亿美元大关。这像是一场迟来的狂欢,毕竟在今年4月,这家科技巨头的股价还深陷31%的跌幅泥潭。如今,它却以超过50%的反弹幅度,重新夺回美国市值第二的宝座。
这场逆袭的导火索,或许藏在分析师Ananda Baruah那份将苹果评级从"持有"上调至"买入"的报告中。他用"站在换机周期起点"的比喻,点燃了市场的期待。就像等待多时的春雨终于落下,消费者对iPhone 17系列的热情似乎正在印证这个判断——数据显示,新机在中美市场的首销表现比前代高出14%,其中基础款在中国销量几乎翻倍。
定价魔术与市场玄机
细看这场销售热潮,苹果玩了一手漂亮的"加减法":基础款屏幕更大、芯片更强,却维持原价;高端机型则凭借运营商补贴在美国市场高歌猛进。这种策略让人想起精明的园丁,既用平价花卉吸引人潮,又靠珍稀品种赚取厚利。但补充材料中提到的iPhone Air机型减产百万台,又像在提醒我们:即便是苹果,也难以让每颗种子都开花结果。
市场的分歧正在于此。有人看到32倍的市盈率已远超历史均值,犹如仰望一棵已触及云层的大树;也有人坚信,即将面世的Siri 2.0和智能家居产品,会像新的枝桠般继续延伸增长空间。这种分歧在"七巨头"中尤为明显——苹果的"买入"评级占比仅高于特斯拉,显示华尔街对其未来仍存疑虑。
科技股的"多米诺效应"
苹果的爆发恰逢美股普涨之夜,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跟涨2.4%,阿里巴巴、蔚来等中概股纷纷起舞。这让人想起湖面的涟漪——一颗石子的落水总能带动周围波纹。但值得玩味的是,向来强势的英伟达却逆势微跌,仿佛在暗示科技板块内部的资金轮动。
钢铁制造商克利夫兰-克里夫斯暴涨21%的插曲,则像交响乐中突然响起的小号,提醒我们传统行业的故事仍在继续。而国际金价同日创历史新高的表现,又为这场资本盛宴添了丝避险的味道。
在乐观与谨慎间走钢丝
眼下,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即将到来的财报季。就像等待拆封的礼物,特斯拉、微软等巨头的业绩将揭示这轮涨势是扎实的台阶还是脆弱的泡沫。苹果需要证明,iPhone 17的亮眼开局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久换机潮的序章。
历史告诉我们,科技股的狂欢往往伴随估值过高的风险。就像补充材料中分析师Edison Lee的警告:折叠屏手机可能成为"蚕食"利润的双刃剑。投资者或许该记住,再茂盛的果树也有生长周期,在享受果实的同时,别忘了抬头看看天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