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智慧医院到智能零售,再到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布局,一场由“AI+”驱动的服务消费升级战已经打响。与此同时,政策也在积极引导,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推动数字技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在这股浪潮下,不仅传统服务行业加速智能化转型,一些企业也开始跨界试水前沿科技领域,试图抢占未来先机。

智慧医疗与文旅:AI重塑服务新体验
如今走进医院,你可能会发现一切都变了样。智能导检系统能根据人流推荐最优检查顺序,住院患者通过床旁交互终端就能查询病历、点餐甚至调节室内灯光和温度。而在智慧药房里,机器人在狭窄空间内“接力”运输药品,机械臂精准按方取药,大幅提升了效率。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片中的场景,正在狄耐克等企业助力下成为现实。该公司已为2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智慧病房、智慧门诊整体解决方案。不止医疗,文旅也迎来AI升级。全国首个省级文旅大模型“博观”近期发布,基于该模型打造的“AI伴游助手”可个性化规划行程,比如以秦岭大熊猫“七仔”为原型的“小七”,让游客获得更贴心的智能导览服务。
从线上到线下:AI提升消费全链条效率
AI的影响不仅限于特定行业,它正在重构整个消费生态的运行效率。在线上,跨境电商商家借助AI生成图,解决了真人拍摄成本高的难题;在线下,智能零售结算台依托百度飞桨AI技术,实现“秒级识别”餐盘菜品,每分钟处理10~15单,远超人工结算的2单效率。正如深圳市银歌云技术有限公司所言,这套系统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并提高了餐饮运营效率。而这一切都表明,“数字服务消费”早已超越简单的线上支付或预约,进入了深度融合AI、VR等前沿技术、全面重塑产业链的新阶段。
跨界入局机器人:明新旭腾的“试水型投资”
就在AI赋能传统消费的同时,也有企业选择主动出击,跨界进入高科技领域。明新旭腾宣布出资780万元,与上海清宝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聚焦灵巧手研发制造。尽管其主营业务仍是汽车内饰新材料,但此次合作被视为向具身智能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坦承目前在灵巧手领域“无任何技术及人才储备”,属于典型的“试水型投资”。合作方上海清宝虽以价值420万元的知识产权出资,但其财务数据显示仍处于亏损状态,核心技术尚处审查阶段,产业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巴斯夫也再度加码机器人材料赛道,与明新旭腾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将其聚氨酯、工程塑料等创新材料应用于机器人肌肤、骨骼等部位,显示出化工巨头对这一领域的长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