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昨晚又冲了一波,三大指数全线上涨,道指、纳指、标普500涨幅都在1%以上,纳斯达克更是涨了1.37%,直接把纳斯达克100和半导体指数都推到了历史收盘新高。这轮行情的领头羊是谁?苹果,涨了快4%,市值干到3.89万亿美元,一举超过微软,成了美国第二大的上市公司,就差一点破4万亿。
问题来了,这一波到底是啥逻辑?
先看宏观。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依然很强,交易员预计下周降息的概率接近99%,再加上政府停摆导致CPI等关键数据延迟发布,形成了一个“数据真空期”。这种时候,资金往往更愿意押注宽松延续,股市也就有了喘息甚至上攻的空间。黄金也反映了这一点——现货金价周一暴涨超2%,逼近历史新高,说明避险+宽松的叙事还在主线里。
但真正点燃市场的,是企业基本面的初步兑现。财报季刚开始,已经公布业绩的标普500公司中,76%超预期,比往期平均水平还高。齐昂银行虽然之前因为坏账计提被砸了一下,但最新财报显示盈利略超预期,信贷担忧暂时缓解,银行股反弹,整个市场情绪就稳住了。
科技股这边,苹果是最大亮点。不只是股价创新高,关键是背后有实打实的需求支撑。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iPhone 17系列销量比前代高出14%,尤其在中国市场,基础款几乎卖翻倍。这意味着消费电子的换机周期可能真回来了。分析师甚至开始讨论Siri 2.0带动的家庭中枢设备和机器人产品线,这些还没计入当前估值模型,属于潜在的增量故事。
再看结构。英伟达虽然没怎么涨,但依然是市值第一,说明AI主线没变。苹果能冲上来,反映的是“AI+硬件落地”的信心在增强。而费城半导体指数也创了新高,说明产业链情绪依然积极。
中概股这块,金龙指数涨2.4%,阿里、蔚来都涨了近4%-5%,属于跟随全球科技股修复。但目前还没看到独立催化剂,更多是外部环境缓和下的估值反弹。
有意思的是CBOE想搞期权24小时交易,美银却警告说私人信贷压力可能引发被动抛售。一边是交易机制在扩张,一边是系统性风险在累积。现在市场贵是事实,标普500在20项估值指标上都被认为“统计上昂贵”,但只要流动性不退,趋势就能延续。
所以,关键变量还是美联储。下周CPI和议息会议是节点。如果降息落地,且经济数据不出现剧烈反转,这波行情还能再跑一段。但如果通胀反复,或者企业盈利后续跟不上,那高估值的风险就会重新暴露。
目前来看,市场走在一条“软着陆”的预期轨道上。能走多远,得看接下来几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