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加沙刚停火没几天,联合国那边已经急着盘点重建的烂摊子了。我看了眼最新消息,援助主管汤姆·弗莱彻亲自跑了一趟北部的谢赫拉德万,那地方现在就是片废墟,连污水处理厂都炸成了筛子。他原话是“这是一项巨大的、巨大的工作”,还提到要搞个60天紧急计划,每天发一百万份餐,恢复供电、修卫生系统、搭帐篷、复课……听着像不像二十年前阿富汗那套?但问题是,这片土地上的人还能不能再等得起。
有意思的是另一边,特朗普的支持者又在社交媒体上炒“和平总统”这个名头。卡罗琳·利维特发推说,“从未有过如此空前的支持浪潮,拥护特朗普总统为中东带来和平的努力。”这话听着挺响亮,可你细品——停火确实是达成了,人质和遗体也在交换,但就在停火协议生效后没几天,加沙民防部门就说以色列坦克炮击了一辆巴士,九口人当场身亡,还有两个没找到全尸。家属在医院里哭喊“哪来的停火?”而以军的解释是,那车靠近了所谓的“黄线”,警告无效才开火。双方各执一词,血却已经流了。
你说这算不算和平?从技术层面讲,枪声是少了,援助卡车一天能进九百多辆,比之前强太多。可基础设施几乎全毁,两百多万人住在瓦砾堆里,靠挖简易厕所过活,最朴素的愿望居然是“尊严”。弗莱彻听老百姓说这话时,估计心里也清楚,光送饭没用,没有电、水、医院和学校,这种和平撑不了多久。
更复杂的还在后头。内塔尼亚胡政府嘴上答应停火,实际上卡着拉法口岸不让开,理由是要等所有被扣押人员的遗体都交回来。其中一位叫埃利耶胡·马加利特,75岁,外号“丘吉尔”,是个养牛的农夫,十月七号那天去喂马被劫走。他女儿早些时候获释了,但他自己没能活着回来。以方放话,“一个都不能少,哪怕只剩一具遗骸”。
两边都在按自己的逻辑走:一边要清算过去的血债,一边要保住眼前的脆弱平静。可问题在于,废墟不会自己长出新房子,冬天快来了,孩子也不能一直睡在露天。现在所有人盯着外交辞令里的“和平”二字,但我看,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