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法院放行,特朗普向波特兰派兵这事能走多远?
这事儿现在算是阶段性落地了。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一个2比1的裁决,让特朗普可以暂时把国民警卫队派进波特兰。表面看是行政权赢了一局,但背后其实是联邦和地方在“谁说了算”这件事上的拉锯战,而且才刚打到中场。
先看动作。特朗普9月27号下令调200名国民警卫队进波特兰,理由是当地反移民政策的抗议活动已经失控,甚至说城市被“战争摧毁”。但现实数据打脸——州政府提供的记录显示,6月中旬之后的抗议都是小规模、和平的,从6月19号到10月初,连一次逮捕都没有。更关键的是,波特兰地方法院法官卡琳·伊默古特,也就是特朗普自己第一次任期任命的人,两次裁定他违法:一次是不能接管俄勒冈州的国民警卫队,另一次是他想绕道从加州、德州调人也不行。
可这次上诉法院的三名法官,两个是特朗普任内任命的,直接推翻了下级法院的临时禁令。他们的逻辑很明确:总统有没有“合理依据”判断局势?他们认为有。哪怕波特兰最近没大事,但今年6月初确实发生过针对ICE设施的暴力事件,导致设施关闭三周,联邦人员得增援。法院多数意见觉得,不能要求总统只看“当天”的治安数据,而要允许他基于整体风险做判断。
这里就暴露出一个结构性矛盾。国民警卫队平时归州长管,这是第十修正案留下的权力边界。但《美国法典》第10编12406条又给了总统在“镇压叛乱”或“执行联邦法律受阻”时联邦化国民警卫队的权力。特朗普用的就是这条。问题在于,“叛乱”到底到什么程度才算?法院现在倾向于尊重总统的判断空间,而不是替他做现场评估。
但别忘了,这只是临时裁决。10月29号就要开庭审理,是非还得再论。而且之前第七巡回法院刚挡下了芝加哥的部署,说明不同司法辖区对总统权限的理解并不统一。最终很可能得靠最高法院一锤定音。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的是,白宫下一步会不会借这个判例继续往其他民主党主政城市推?洛杉矶、华盛顿特区已经进了人,芝加哥被拦住,波特兰现在松口,意味着这套模式在部分司法管辖区具备可操作性。但每一步都会遭遇诉讼,本质上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法律消耗战。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总统的“合理判断”和州政府的自治权之间,界限到底划在哪?现在法院给了行政分支一点弹性,但没给最终答案。这场博弈,还远没到收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