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在也门被“拔网线”的背后
这事儿从表面看是胡塞武装突然翻脸,把联合国20名雇员扣了,还顺手把通讯设备全收走。但你要真当这是个突发治安事件,那说明你没看懂背后的信号。
我们来盘一盘时间线。10月18日,胡塞突袭萨那的联合国外籍雇员住宅区;19日,AP报道20人被拘,5名本地员工和15名国际职员在列,另一批11人放了;到了20号,多个消息源确认,仍有20人被扣,包括UNICEF驻也门代表这种级别的人物。但同一天,又有消息说这些人恢复了部分自由,能在驻地活动,安保人员也撤了。这节奏,明显不是单纯的抓捕,而是一次有组织的施压动作。
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动手?
胡塞长期指控联合国人员是间谍,但从没拿出证据。这次直接断网、收设备、限制人身自由,本质上是对联合国在也门运作体系的一次“物理接管”。他们没收的是服务器、电脑和通讯工具——这些是整个援助网络的数据中枢。说白了,就是把你的神经系统给掐了。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孤立事件。年初胡塞就在萨达省抓过8名联合国职员,导致联合国直接暂停了在当地的所有行动,连人道协调官都从萨那撤到亚丁。这次手法如出一辙,但范围更大,目标更明确:逼联合国接受他们的规则。
有意思的是,20号伊朗外长和古特雷斯通了电话。阿拉格齐一边谈加沙停火,一边点名谴责以色列对也门的“侵略”——这话显然是替胡塞发声。而古特雷斯回应称赞赏伊朗的“积极作用”。这个互动很微妙,说明伊朗正在以地区调解者姿态出现,实际上是在为胡塞的行为提供外交掩护。
所以,这事的本质不是安全审查,而是控制权之争。胡塞要的不是抓几个人,而是让联合国在他们地盘上的所有活动,都得经过他们批准。设备没收、人员留置、有限释放,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既展示了实力,又留了谈判余地。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的是:西方国家会怎么反制?有没有可能动用金融或物流渠道施压?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红海局势还在僵持,胡塞就有筹码继续这么玩下去。
下一步就看联合国能不能在不退让原则的前提下,重新谈出一套“共存规则”。否则,这种“先断网、再谈判”的模式,恐怕会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