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在干嘛?市场涨它却撤,这波操作你看懂没
今天港股三大指数集体冲高,恒生科技指数直接干了3%,市场情绪看着挺热。但南向资金这边,反手就是一个净卖出26.7亿港元,连续第五天缩量,成交额掉到1098亿,比上周一少了差不多一半。更扎眼的是,南向资金占恒指总成交的比重,已经跌到45.94%,创了短线新低。
你说怪不怪?市场越涨,内资越跑。这背后不是慌,是调仓。
我们来盘一盘。卖谁最狠?阿里巴巴,一天被甩了17.54亿港元。小米、中芯国际也都在净流出名单上。但另一边,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人寿却被逆势加仓,分别拿了1.62亿和1.38亿。南方恒生科技ETF也被买了3.75亿。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阿里涨了4.86%还在被抛?而中海油、国寿这种传统板块反而被捡回来?
在我看来,这不是风格切换这么简单,而是资金在找“确定性”。当前市场对AI、科技股的长期逻辑没分歧,瑞银都说了,AI资本开支周期才刚开始,未来6-12个月中国科技股有支撑。但短期呢?估值消化、业绩兑现、外部扰动都在,机构得控仓位。
反观中字头,特别是中海油这种高股息、现金流稳的标的,又有政策托底预期,就成了防守+配置的压舱石。而且别忘了,前五日数据看,南向资金其实一直在持续加仓中海油和国寿,说明不是一日游。
那更大的背景是什么?就在这两天,近3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经落地,国开行和农发行合计投了快2900亿,目标是撬动5万亿以上的投资。重点投哪?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建——全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赛道。
招商证券的看法我认同:四季度港股可能是先抑后扬。短期缺增量资金,震荡难免。但随着“十五五”政策预期升温、美联储降息路径清晰化,外资回流+内资稳住,市场不缺弹药。
现在南向资金的流出,更像是在等一个更清晰的信号。一边调结构,一边把筹码从交易拥挤的地方挪到更安全、更有政策加持的方向。
所以,别光看今天卖了多少,关键要看这些钱接下来往哪去。眼下颗粒度还没完全打开,但方向已经写了:科技要挑大梁,中字头稳底盘,红利资产做缓冲。
下一步怎么走?盯着两个点:一是剩余2100亿政策性工具的落地节奏,二是南向资金何时重回净流入。那天才是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