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苑东生物董事长王颖碰面前,未见其人,一阵爽朗的笑声便先飘过来。
投身医药行业三十余年,王颖始终保持着创业者般的激情,不见岁月的倦怠。聊起企业近况,她笑语盈盈、语调高昂,言至尽兴处不禁拍掌、跺脚,高跟鞋在地板上踏出利落的回响。川妹子的热辣直爽,在她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
但将时间回拨至五年前,王颖和苑东生物冲击科创板的挫败经历,让她这样的乐天派也直言“委屈”。
彼时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以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为主,以高端仿制药起家的苑东生物,一度引来市场对其科创成色的非议,最终其选择“主动撤单”。王颖至今回想起来都有些愤懑:“高端仿制药也是有技术壁垒的,不代表没有科技含量。也有券商劝我们再试一次,我说太委屈了,没有量化指标判断我们科创成色的话,不去。”
好在苑东生物等到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出台,公司在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等指标上远远高出相应要求。王颖心里有了底,决心让苑东生物“返场再考”。最终历经518个日夜、数轮问询回复后,苑东生物成功敲响上市锣。
回想起这段经历,王颖打趣道:“委屈还是‘有用’的。”这才有了今年在创新药赛道的“黑马”:苑东生物创新药布局从“0到1”走向“从1到N”的进阶阶段,多条管线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股价也随之一路上行,彰显出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择难路而行
回溯苑东生物的成长史,其一开始便刻意避开了看似轻松的那条路。
据王颖介绍,苑东生物成立之初便选择做高端仿制药,使其避免了与众多中小企业在低端产品上进行纯粹的成本竞争。
这一选择在十余年后依然奏效。在仿制药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赚钱难”成了业内普遍的烦恼,在部分产品受集采影响的背景下,苑东生物业绩仍然维持了稳健增长的势头。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同比实现增长。
此外,苑东生物从创业初期就坚持“原料制剂一体化”路径。王颖将原料药之于生物医药,视为芯片之于电子产品,属于“卡脖子”环节。自主掌控原料药,不仅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更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和质量控制能力,这是许多单纯做制剂的企业所不具备的。
最后是严格的质量管理。创业前,王颖在两家知名药企从事药品质量分析和质量管理工作。这是她医药职业生涯的起点,对质量的追求也因此贯穿了她的创业生涯。
一个例证是,今年5月,素以审查严苛闻名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两次“空降”苑东生物的成都工厂进行飞行检查,根据FDA的官网公开查询,最终公司以零缺陷的结果获得通过。
目前,苑东生物已成功实现70余个高端化学药品的产业化,包括9个国内首仿产品,61个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16个为首家通过)产品,2个FDA批准的ANDA文号。
化委屈为动力
尽管来自仿制药的营收仍是苑东生物总体收入的主要部分,但在王颖的规划中,创新药才是通往未来的“船票”。
“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投资研发,2015年取得创新药的批件,我当时觉得一定要做创新药,要高质量发展。”王颖回忆道。
沿循这一路径,苑东生物采取了“以仿促创、仿创结合、创仿双发”的战略。
谈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王颖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经营发展之路就像跑马拉松,刚开始是模仿别人跑,到跟随跑,再到伴跑,最后才能领跑。用仿制药的现金流来“养”创新药,正是仿创结合的关键。
目前,苑东生物创新药管线完成了从“0到1”的布局,已转向“从1到N”的突破。2025年上半年,苑东生物的创新管线取得了不少实质性进展:在小分子新药领域,优格列汀片Ⅲ期单药临床试验已取得临床试验报告;EP-0108胶囊已获得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生物药领域,麻醉镇痛领域EP-9001A单抗注射液已完成Ib期临床研究;ADC创新药YLSH003已完成IND申报并被受理。
整体上看,目前苑东生物在研项目80余个,其中创新药项目占比达24.4%。对于二级市场而言,随着这些管线逐步推进,苑东生物的创新药“浓度”会逐渐提高,或带动其估值体系的切换。
谈及这份成绩单,王颖称:“我们没有迷路,我们‘不乱窜’。把目标路径想清楚,照着去做,到时候不知不觉回过头来,就发现目标已经实现了。”
回望来时经历,王颖与苑东生物的每一次“委屈”都没有白受,化作梦想的动力——“闯关”科创板为其带来了资本市场的加持、市场对仿制药的质疑逼出了更清晰的创新路径、严苛的质量体系逼出了更国际化的合规能力。
站在当下节点,她半开玩笑地说:“我还是有点梦想的。”王颖希望,十年后,苑东生物利润与营收规模均能实现可观增长。
那些曾被消化掉的“委屈”,都是这份梦想的新注脚,也必将陪伴她与苑东生物,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