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顺德一对新人因婚礼上不收宾客红包、仅折角返还的做法,引发如潮好评,被网友呼吁“全国推广”。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这一行为也获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点赞。与此同时,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问题如何破解再次引发热议。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在会上表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老百姓意见很大,反映也比较强烈。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同时还需要“保持历史耐心”,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历史文化因素,不做“一刀切”。
“这也是我们当前文明乡风建设的一个重点,坦率讲也是个难点,要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胡凯红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从细化彩礼金额、宴席标准等倡导性标准,规范婚丧喜庆市场管理等四方面,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切实减轻农民群众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深化移风易俗不能“一刀切”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走进中国广袤乡村,不仅环境变美了,一股文明新风也正悄然吹拂。
云南腾冲的“火塘会”,大家遇到事会围绕着火塘议事;宁夏的一个移民村,唱歌把互相不认识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村晚”“村超”“村BA”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湖南、浙江、四川等地的很多村,大力发展致富产业……发布会上,胡凯红用一个个生动案例描绘了新时代乡村的文明新貌。
“这些年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去考察,真切感受到乡风的变化、家风的传承、民风的淳朴。”他说。
但胡凯红也坦言,目前,文明乡风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老百姓意见很大,反映也比较强烈。
在深化移风易俗方面,实际上近些年各地有很多好的做法:在广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红事一杯茶,白事一碗粥”;一些地方,有好事就种树,比如结婚就种树作纪念……他特别点赞了近日广东顺德一对新人请客不收礼,红包过来叠一下就还给客人的好做法。“这些都是我们乡风的生动体现。”
他指出,下一步要继续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舆论监督等举措,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手段,倡导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理念,推动形成更多新风正气,有效解决各类违背公序良俗的突出问题。
同时,要将推动移风易俗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和乡村的治理结合起来,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好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的作用。
但他也强调,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各异,要在移风易俗方面倡导科学精神,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同时,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简单化,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尊重历史、文化的因素。
细化倡导性标准
移风易俗关系千千万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任务。2019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7年就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作出部署,确立了明确的工作导向。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聚焦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农村赌博等突出问题出台了专项文件,为各地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工具箱。同时,八部门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各省份也都结合实际发布了实施方案,形成县级负主责、镇村党组织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移风易俗让乡村的红白喜事更加文明、节俭,群众心理和经济负担也大幅减轻,在移风易俗中转变了观念,得到了实惠。
江文胜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首先在细化倡导性标准方面,指导各地按照法定程序深化村规民约制修订工作,鼓励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基础上,对农村彩礼金额、礼金限额以及农村宴席可办理的类别、桌数、菜品费用等提出倡导性标准,让农民群众操办红白事有据可依。
同时,鼓励各地制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简约时尚的新礼俗和“宴席菜单”,依托礼堂、食堂等乡村既有的综合性服务设施,为群众操办红白事提供惠民服务。
此外,要规范婚丧喜庆市场管理,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明确婚丧用品和服务指导价目表,加强对传播大操大办等背离公序良俗的广告行为监管,严厉打击农村低俗表演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
充分发挥群众组织作用也至关重要。江文胜表示,要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方面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严格村干部管理监督,使其在遵守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