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诺又在搞定增,这次是走简易程序,募资不超过2.92亿。钱主要投向两个地方:一个是数据中心高速互连产品扩产,另一个是补流动资金。表面看是常规操作,但结合它前次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先看这次动作的节奏——走“简易程序”发股,说明公司想快点拿到钱。这种程序一般适用于小额快速融资,监管审核周期短,但对资金用途和规模有明确限制。它选这个路径,要么是真的急用钱,要么就是试探市场反应,不想一次性摊太多牌。
但真正值得盘的,是它的前募资金使用进度。上次2023年初募了5.13亿,到2025年8月底,只投出去3.92亿,还剩1.32亿没花完。更关键的是,原本四个项目里有两个被大幅调整:高性能特种电缆项目从计划投8000万,直接砍到3552万;卫星通信研发项目也从7000万缩水到1782万。省出来的钱,全被挪去加码“高速率线缆、连接器及组件生产项目”,这个项目现在占募集资金总盘子的62%以上。
这说明什么?战略重心已经变了。原来规划的特种电缆和卫星通信研发,要么市场需求不如预期,要么技术路线跑不通,公司选择收缩战线,把资源集中到数据中心相关的高速互连产品上。这其实是个顺势而为的操作——现在AI算力爆发,数据中心建设提速,高速连接需求猛增,赛道本身有热度。
不过问题也在这儿。一边是旧项目缩编,钱没花完;一边又立刻启动新定增,再融近3亿。虽然公告强调不会给投资人保底或财务资助,合规上没问题,但从资金效率角度看,投资者难免要问一句:剩下的1.3亿闲着,为什么不先用起来?非要再去市场上拿钱?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看不出管理层具体的现金流压力。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扩产的方向非常聚焦,就是在押注数据中心高速互连的国产替代和增量需求。如果后续订单能跟上,产能爬坡顺利,这笔钱确实可能打成有效子弹;但如果行业竞争加剧,或者客户导入不及预期,那新增的产能就会变成负担。
所以,关键变量不在融资本身,而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的营收兑现能力。我们来盘一盘:它能不能在六个月内把新产能转化为实际出货?有没有大客户提前锁定订单?这些才是决定这次定增到底是“顺势扩张”还是“被动补血”的核心依据。眼下这步棋走得不算出奇,但下一步怎么走,才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