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科股份和恒合传媒,两家公司,一个代码837833,一个837810,今天几乎前后脚发了停牌公告。不是因为爆雷,也不是被查,而是要主动摘牌。这事有意思。
先看动作。两家公司都是在10月20日发布公告,宣布股票从10月21日起停牌,原因一模一样——向全国股转公司主动申请终止挂牌。更巧的是,它们的股权登记日都定在了10月20日,股东会分别在10月23日和24日召开,议案都是审议摘牌事项。这节奏,像是商量好的。
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集中摘牌?新三板市场这几年流动性差是事实,尤其是基础层和创新层里不少公司融资难、关注度低,维持挂牌的成本却不低。审计、信披、合规,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的支出,对中小企业来说不是小数。如果没人在意你的股价,也没人交易你的股票,那这张“壳”留着意义就不大了。
所以,摘牌的本质是什么?是止损,也是战略调整。有些公司觉得IPO无望,又不想继续烧钱维持公众公司身份,干脆私有化,回归内部治理。也有的可能是大股东想回购、资产重组,或者被并购前的必要步骤。但目前颗粒度还不够,这两家公司没披露后续具体安排,只是说“积极推进终止挂牌事项”,背后的动机还不清楚。
再拆一层。摘牌不是说停就停的。流程上,董事会提议案,股东会必须通过,还得全国股转公司审核同意。恒合传媒在公告里特别提到“终止挂牌事宜尚存在不确定性”,说明他们自己也清楚,这不是走个形式。一旦股东会没通过,或者中小股东反对,事情就得黄。尤其如果有异议股东,公司还得安排回购,资金压力不小。
另一个关键点是信息披露节奏。两家都在今天发公告,显然是卡着股权登记日前夕的动作。这意味着,只有在10月20日收盘时持有股票的人,才有资格参与股东会投票。这个时间点掐得很准,符合监管要求,也锁定了决策群体。
那么接下来怎么看?盯两个事:一是10月23日和24日的临时股东会表决结果,这是第一道关;二是摘牌后的安排。有没有回购方案?是不是为了转板或被收购做准备?这些信息一旦出来,才能判断这波操作到底是退出,还是换条赛道接着跑。
目前来看,没有迹象表明这两家公司是因为风险事件被迫退市,更像是自主选择。但在新三板这个生态里,集体摘牌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当公开市场的价值支撑不起来的时候,企业自然会选择成本更低的生存方式。
就这么看下来,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类公司的现实抉择。至于后续有没有更多公司跟进,得看市场环境和政策风向,这块信息还没看到,暂时不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