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石创新这次搞的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终于落地了。10月20号,董事会一锤定音,正式向676名员工授予95.1482万股限制性股票,价格定在148.92元/股。这事表面看是常规操作,但细拆下来,几个点值得盘一盘。
先看结构。这批激励对象里,没有一个董事、高管,也没有持股5%以上的股东或其亲属。名单里就两类人:20名外籍员工,合计拿走4.752万股;剩下656人是其他骨干员工,拿了90.3962万股,占总数的七成以上。这说明什么?公司这轮激励的核心目标很明确——稳住一线技术骨干和关键执行层,尤其是国际化团队。不是冲着管理层去的,而是往下沉,打的是团队稳定性与长期粘性。
再看数量变化。原本计划首次授予是115.5955万股,结果临门一脚,19个人主动退出,导致总授予量缩水到95.1482万股,少了差不多20万股。这部分份额重新分配给了留下的激励对象。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放弃?公告说是“个人原因”,但结合市场经验,大概率是价格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博弈没谈拢。148.92元/股的授予价不低,如果员工对后续股价表现信心不足,或者资金压力大,自然会选择退出。这也反向说明,公司对定价有坚持,没为了凑人数而下调门槛。
股权来源方面,公告提到是定向增发或从二级市场回购。目前还没看到具体用哪种方式,这块信息是缺失的。如果是回购,那会对现金流形成一定占用;如果是增发,则涉及股本稀释。但从总量看,这次授予仅占当前股本的0.24%,影响非常有限。整个激励计划总量控制在118.2673万股以内,预留部分也留了23万多股,节奏拿捏得还算克制。
归属安排上,分两期,每满一年归属50%。最长有效期48个月,典型的四年成熟机制。这种设计既防止人才短期套现走人,又不至于锁得太死让人没动力。而且规避了年报、季报前等敏感窗口期,合规性没问题。
独立财务顾问和律所都出了意见,确认调整和授予合法有效,程序闭环了。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也反复强调,激励对象没触碰任何负面清单,资格没问题。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这不是一次高管福利,而是一次精准的中基层核心人才锁定动作。外籍员工被纳入,说明公司在推进全球化团队建设。而19人退出,反映出内部对股权价值的认知存在分化。接下来能不能让这些人回心转意,或者通过业绩兑现增强信心,才是考验管理层的时候。
股价能不能撑住这个授予价,未来两年的业绩释放节奏怎么走,这才是真正的变量。现在棋已落下,只等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