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经贸关系又有了新动向。新一轮磋商即将展开,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最新表态中明确指出,美方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对华谈判的三大核心议题。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关注,中国外交部也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重申了中方一贯的立场。我注意到,这不仅是议题的罗列,更折当前美国对华经贸策略的重点关切。

中方回应:坚持平等互惠原则
面对彭博社关于“美方三大问题”的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中方在处理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且明确的。他强调,关税战和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是双方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这番表态延续了中国长期以来倡导的合作基调,显示出中方愿意对话,但前提是彼此尊重、不搞单边施压。
谈判背景:高层互动频繁,释放缓和信号
事实上,这次表态并非孤立事件。就在10月18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了视频通话,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进经贸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交流”,并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磋商。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10月19日的采访中继续释放缓和信号,称“大门仍敞开着”,表明其对重启谈判持开放态度。
美方策略调整:关税豁免扩大,政策悄然松动
除了口风变化,实际行动也在跟进。据报道,特朗普政府正低调放松多项关税政策,近几周已将数十种产品从“对等关税”清单中豁免。知情人士透露,这一调整源于政府内部逐渐形成的共识——美国应降低对本国不生产商品的关税。此举也被视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最高法院听证会的准备:若11月上旬法院裁定“对等关税”违法,政府可能面临大规模退税风险。因此,提前豁免部分产品,既是务实调整,也可能是规避法律后果的策略性举措。
总的来看,虽然美方提出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三大议题,看似强硬,但从高层沟通到关税松动,实际动作却透露出某种灵活性。在我看来,这或许意味着美方正在试图以议题施压为手段,推动更有利的谈判局面,但同时也为回归合作留出了空间。而中方始终强调平等与互惠,立场清晰稳定。接下来的关键,是看双方能否真正相向而行,把言辞转化为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