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创智能这次股权激励落地了,时间点很关键。
2025年10月20日,公司正式向42名激励对象授予292.8万股限制性股票,价格定在5.68元/股。人数不多,但结构清晰:1位高管——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耿建拿了5万股,剩下287.8万股给了41名中层管理和核心技术骨干。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典型的“抓关键少数、稳核心团队”的动作,不是普惠制,而是精准激励。
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现在?
从流程看,9月26日董事会出草案,10月15日股东会通过,20日就立刻授出,节奏非常紧凑。说明内部共识很强,没有扯皮。而且股票来源是二级市场回购,不是增发,对股本不稀释,老股东接受度高,这也是能快速推进的原因之一。
但真正要看的,是背后的业绩对赌。
解除限售分三期,考核期锁定在2026到2028年。有意思的是,考核标准设了双轨制:要么看收入增长,以2024年为基数,2026、2027、2028年分别要达到+20%、+30%、+40%;要么看扣非净利润,但基准年换成了2023年,目标分别是+150%、+165%、+180%。这个设计很讲究——收入用2024年做基期,可能是考虑到当年业务已有起色;利润用2023年,显然是因为那一年基数低,容易做出高增幅。
这么看下来,管理层在平衡预期:既要让市场看到增长雄心,又不想把兑现门槛定得让人望而却步。
关键变量在哪?在于这两个指标只要满足其一就算达标。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两年行业景气度不够,收入增速上不去,公司完全可以转向利润端发力,通过成本控制或非主营调整来达标。反过来也一样。这种灵活性,其实是给激励对象留了退路。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的是:这批核心骨干具体覆盖哪些部门?技术线占多少?销售和生产又占多少?背后怎么运作的还不清楚。但从名单看,41人里绝大多数是中层和技术岗,说明公司更在意一线战斗力的留存和激活,而不是单纯安抚高管。
股价方面,当前市价如果远高于5.68元,那这个授予价就有足够吸引力;但如果接近甚至倒挂,激励效果就会打折。这块信息还没看到具体行情数据,无法判断溢价空间。
所以,下一步得盯住两个点:一是2025年报出来后,2024年营收和2023年扣非净利的具体数字,这是所有考核的起点;二是2026年一季度开始,公司营收和利润的增速走向,那时才能看出这条增长曲线是不是真能跑起来。
话讲透,这种激励计划本身是中性工具,成不成,最终还是看执行层能不能把业绩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