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0 16:50:21 股吧网页版
业界:以工业反哺农业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人民网

  “良田”不只在田野,戈壁荒滩种出了万亩蔬菜,鸡鸭走进高楼、鱼虾“住进”养殖船,盐碱洼地里长出连片瓜果,在越来越多的植物工厂、智慧温室里,一批批作物茁壮生长。以工业反哺农业,设施农业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颗明珠。

  如何在广袤田野铺展“科技春耕图”,加强各国在产业上的合作,把农文旅“拧成一股绳”提升发展质效?业界人士表示,用好现代技术与先进设施装备,有利于摆脱传统农业对资源与天气的依赖,保障稳定供给、提升产出效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但也面临着打通技术可能性与经济可行性、降低运营成本、多业态高效融合等发展瓶颈。

  “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粮食安全、资源约束、产业转型等挑战,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农业,与农文旅融合是破题的有益实践。既契合节水增效、提质增收的迫切需要,也呼应建设大食物观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在近期举办的“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忠阳建议,以产业园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把先进制造业嵌入农业链条,发挥农文旅融合效用。以技术为桥、产业为脉、民生为本,共商共建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表示,未来通过生产业态、技术研发、组织方式等维度的创新,才能用越来越少的水资源、劳动力、土地,生产出更高产、更安全、更健康的农产品。农业的现代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工业赋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他坦言,判断创新是否具有价值,要看能否提高产量、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不仅要有技术可能性,还要有经济可行性。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志辉表示,我国工业赋能农业在一些领域实现了比较好的结果,饲料的工业化就是工业农业。但在设施农业领域,针对成本价格、技术应用、产业配套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例如,能源价格占了设施农业近半的成本。

  “我们希望通过工业赋能农业的实践,加快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工业农业机器人、文旅融合,通过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产业整合。”阿拉丁控股集团董事长阳仁强表示,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文旅”模式,为多业态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具想象与实践的“土壤”。中国的创新实践,也为合作伙伴国家带来了携手发展的机遇。

  “我们惊叹的不仅是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感叹其生态保护的成就,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构想和经验。”哈萨克斯坦国家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库拉莱·努卡克兹·卡里巴耶娃表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工厂,不仅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和环境,也能够看到当地的文化传承,这些都是农文旅结合带来的成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常来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是区域合作的先导产业,是一条“有温度”的纽带。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互免签证的提升,在硬连通的同时,软连通在不断加强。农业不仅提供食品,还传递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生活理念。旅游是舌尖上的“味蕾之旅”,将农业产品做成各国消费者可以消费的产品,能够促进民众之间的交流。

  姚忠阳表示,依托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携手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文旅”的模式,通过打造跨境农文旅项目,能够讲好文化故事,培育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游购一体、休闲农业、乡村特色文体活动等都是农文旅融合的举措。日前,三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农业是物质食粮,文旅是精神食粮。”阳仁强认为,好山好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能够带动农业销售,这不仅是流量、销售、流通,也包括品牌的塑造,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