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半个月,新三板市场有点热闹,尤其是紫贝龙和犀牛股份这两家,股价坐了回过山车。我看了下公告,心里大概有数了,跟大家盘一盘背后的逻辑。
先说紫贝龙,代码430644,主营油田测井仪器和技术服务,听着就很传统工业风。但它从10月13日到17日,三天有成交的交易日里,股价涨了整整300%,收盘干到1.52元。问题是,公司去年全年营收才两千五百多万,亏了两百六十万;今年上半年收入六百四十万,亏了四百万。业绩没起色,主业也没变,突然暴涨,这就不是基本面驱动的,纯粹是资金在炒。
再看犀牛股份,更夸张。从4月23日的0.26元一路飙到10月17日的1.98元,半年涨超800%。但注意,这期间股价最低砸到过0.21元,波动剧烈。公司自己也承认,被股转公司认定为异常波动。关键是,它刚换了实控人,9月底才把主营业务从通信传输设备切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属性都改了。新业务还在探索阶段,能不能跑通还不知道。
这么看下来,两家公司的共同点就出来了:都在基础层,都没提上市计划,业绩不支撑估值,股价却大幅偏离行业走势。尤其是犀牛股份,主业刚转型,正是故事最好讲的时候,最容易吸引短线资金进来讲故事、炒预期。但这类操作的风险极高,因为没有实质业绩兑现路径,一旦情绪退潮,流动性一枯竭,散户很容易被套在山顶上。
问题出在哪?新三板基础层本身流动性弱,几笔大单就能把价格打上去。这种市场结构下,容易出现“小票炒作”现象——盘子小、关注度低、筹码集中,稍微有点资金进场就能拉起来。而投资者看到快速上涨,容易追高,形成正反馈,但这种模式不可持续。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这些涨幅有没有后续基本面支撑?目前来看,没有。紫贝龙亏损扩大,犀牛股份新业务还没落地。公司也在公告里反复提醒“非理性炒作风险”,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
下一步怎么走?得盯两个信号:一是主办券商有没有发布研报或提示风险,二是股转系统是否出手监管。如果接下来没有实质性的资产注入或业绩改善动作,那这波炒作大概率就是阶段性投机。
我们来盘一盘: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方向。一部分资金在A股找不到机会,就开始往新三板里淘便宜筹码,赌重组、赌转型、赌政策红利。但这属于高风险博弈,普通投资者参与进去,本质上是在和操盘手拼反应速度,胜算不高。
结论很明确:目前这两家公司股价的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更多是资金驱动下的短期行为。背后怎么运作的还不清楚,具体打法也没看到,但风险已经写在公告里了。普通人最好的策略,是保持距离,别被表面涨幅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