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博弈背后的供应链暗战
中国9月稀土磁体出口量环比下降6.1%,其中对美出口骤降28.7%,这一数据揭示了中美贸易战中最微妙的博弈。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的表态——"不希望中国玩稀土游戏",与其2025年4月威胁加征100%关税时的措辞如出一辙,显示出美国政府应对策略的僵化。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中国对越南、荷兰的稀土磁体出口分别增长57.5%和109%,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出口格局,暗示中国可能通过转口贸易规避美国关税限制。
军工供应链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国防部数据显示,90%的军用永磁体依赖中国供应,涉及F-35战机、导弹制导系统等核心装备。中国商务部虽声称将批准"民用用途"出口,但同步加强许可证审查的做法,与4月贸易战高峰期的策略高度相似。这种"开半扇门、设多重槛"的管制手段,既规避了直接违反6月美中协议的风险,又能精准打击美国军工复合体。正如欧亚集团中国区总监Dan Wang所言:"中国控制稀土出口的能力是极其强大的武器。"
澳大利亚的"替代方案"幻象
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带着资源部长高调访美,推销其稀土储备计划,但现实数据揭示这一愿景的脆弱性:2025年前9个月中国稀土磁体出口仍占全球80%以上。澳大利亚Lynas公司虽获美日投资,其稀土分离技术仍依赖中国支持。更关键的是,澳铁矿石对华出口占其贸易总额40%,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二元策略,在稀土博弈中正遭遇终极考验——任何对华强硬都可能招致铁矿石反制。
西方联盟的"纸牌屋"困境
美国试图拉拢欧、澳、印组建"关键矿物联盟",但成员国各怀心思:欧盟受环保法规制约,印度缺乏加工能力,日本已在2023年因供应链中断悄悄恢复对华稀土采购。市场机制同样在瓦解西方阵线——中国通过调控保持稀土低价运行,使得澳美新建矿山项目普遍面临亏损。正如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Chim Lee指出:"三季度出口反弹只是临时性现象,最新收紧的管制措施将再次压制出口量。"
这场稀土博弈暴露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残酷现实:中国通过"技术+产能+价格"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已建立起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特朗普政府将复杂供应链问题简化为"买大豆换关税"的政治交易,恰恰凸显其战略短视。当美国军工企业开始清点稀土库存时,或许才会真正意识到——某些"经济武器"的威力,远胜于航母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