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旨在稳增长、促投资的重磅政策工具迅速落地。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在9月底成立了“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在短短不到20天内投放资金近1900亿元。这笔资金全部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民间投资以及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四季度稳经济的重要抓手。结合近期财政数据来看,这轮政策发力节奏快、投向准,释放出“精准滴灌”与“留有余力”并重的信号。

新型金融工具快速投放,撬动数万亿投资
国开行于9月29日全额出资设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该工具已累计投放1893.5亿元,接近1900亿元大关,显示出极高的执行效率。这些资金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达2.8万亿元,杠杆效应显著。这一举措是落实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具体行动,目标直指科技创新、扩大消费和稳定外贸等关键领域。
投向高度聚焦,突出“经济大省挑大梁”
这笔资金的投放方向非常明确,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其中,向广东、江苏、浙江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达1465.8亿元,占总投放额的77.4%,充分体现了“让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政策意图。同时,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也前所未有,向民间投资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有助于提振民企信心。在产业层面,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获得710.5亿元支持,占比37.5%,凸显了对“新质生产力”的倾斜。
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四季度稳增长可期
这一金融工具的推出,与近期财政政策形成协同。根据国信证券的分析,尽管9月财政支出增速有所回落,广义财政政策力度指数下行,但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出现回暖,表明经济已有企稳迹象。更重要的是,财政部已于10月17日宣布下达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叠加此次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四季度将形成万亿元级别的增量政策支持。兴业证券的研究也显示,农发行同期投放超千亿元基金,主要投向能源、交通物流和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印证了政策资源正加速向重点领域集聚。可以预见,随着这些资金陆续落地,四季度基建投资和经济整体动能有望得到明显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