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跨境资管试点落地:人民币国际化的"压力测试"窗口打开了
事件速览
2025年10月14日,金元证券、万和证券等6家机构完成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备案,标志着该业务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不同,海南试点面向全球投资者开放R1-R4风险等级资管产品。
为什么是海南?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试点为全球离岸人民币开辟了"回流通道",让境外资金能以人民币直接投资境内资产,既增强人民币在跨境金融中的使用场景,又为资本项目开放提供了"压力测试"窗口。海南证监局将其定位为"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探索"。
田利辉认为,海南跨境资管试点有利于区域性金融机构提升国际化能力、拓展业务边界,突破客户与资源瓶颈,弥补跨境服务短板。国信证券对万和证券的战略定位显示,拟将跨境业务作为其未来发展方向。
三重冲击波正在形成
1.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度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王方宏指出,海南试点涉及的四类资管产品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的领域,相比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更具制度创新性。
金融机构能力重构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试点将为参与券商打开多维度的发展空间,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供给,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投资境内市场的新渠道。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负责人孔祥认为,跨境资管业务有助于构建分散化、收益风险比更优的投资组合。自贸港制度优势显现
海南试点是"单边主动开放",面向全球而非区域,产品覆盖更广(R1-R4),更具制度创新性。初期试点将以R1-R2低风险产品为主,体现监管审慎。
审慎开放中的智慧
田利辉强调,初期试点以低风险产品为主,既体现监管审慎,又契合境外投资者对稳健配置的需求。余丰慧则指出,券商需着重做好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强化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