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420.6万吨和1.25亿人次,全球排名分别跃升到第2位和第3位,旅客中转率达到15.7%,创历史新高。
这是正在举行的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披露的最新数据。
作为“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分论坛,已经举办五届的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由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承办,而两家也是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主力军。
“五年来,双方携手推动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航空枢纽,东航则成为国际(地区)通航点最多的国内航空公司,”中国东航董事长王志清在论坛发言中指出,与会嘉宾也对如何更好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提出了更多建议。
上海国际枢纽建设进展
要打造航空枢纽,航线网络的丰富程度是重要的基础。张小宏透露,2024年,上海新增意大利威尼斯、法国马赛、俄罗斯喀山等全国首飞航线,国际航空枢纽网络已覆盖全球48个国家的291个航点。
这背后与东航疫情后确定的新战略不无关系。王志清在论坛上透露,在国际经营方面,东航坚持向远处飞、向国际飞、向新兴市场飞,积极构建全球互联互通走廊。
东航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新开国际地区航线14条,上海始发的国际地区航班数已恢复至2019年的110%以上,不仅成为国际通航点最多的境内航司,还是中日、中韩、中国至澳新、中国至新马泰市场最大承运人,也是中国到日韩地区通航点最多的承运人。
对于航空运输来说,枢纽是节点,航网是支撑,中转是保障,如何吸引更多国内乃至周边国家的中转旅客从上海飞国际,更需要来自各方的共同推进。
比如为了优化旅客中转体验,上海机场就陆续推出外籍入境人员一站式服务中心、24小时安检通关、深夜驿站等出入境服务。
在航空论坛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东航副总经理万庆朝介绍,2024年,东航在浦东机场完成国际中转旅客835.8万人次,占机场总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7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成为推动浦东枢纽国际中转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力量。
而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机场也从日韩等传统枢纽机场抢到了不少中转客源。比如2025年上半年,日韩经中国中转至他国人数,与中国经日韩中转人数之比,已从2023年4月国际航班恢复初期的1:9变为1:0.36,其中经上海中转比例为49.5%,2023年4月经上海的中转比例则为34.9%。
空铁联运如何创新挖潜
上海机场集团总裁周浩在发言中表示,目前上海机场在枢纽规模和中转功能方面已双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出入境规模保持境内航空口岸首位。浦东机场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客、货排名均跻身前十的机场。下一个五年,上海机场将进一步强化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加快推进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建设。
据记者了解,浦东机场四期建成后,浦东机场将拥有3座航站楼、4条跑道,年客货保障能力提升到1.3亿人次,590万吨,而在今年前三季度,整个上海机场的航空货邮吞吐量为328万吨,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8%和8.1%。
在机场扩建的同时,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下称“沪杭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于8月正式获批。沪杭高铁建成后,杭州市民可以直接坐高铁去上海浦东机场坐飞机,杭州城西和临平的市民前往浦东机场也更便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航正在通过空中和陆路产品的联通,设立虹桥枢纽空铁联运中心、异地城市航站楼等方式,全力吸引长三角旅客来上海坐飞机,空铁联运也成为打造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国铁集团和民航局也在持续推进空铁联运工作,目前东航等多家航司的机票可以在铁路12306上买到,航司APP上也可以买到空铁联运火车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单杏花在论坛上介绍,目前空铁联运服务的线路已经覆盖97个城市、193个换乘车站,6000多条通达线路,初步构建形成了综合性一站式一体化空铁联运服务平台。12306销售的机票和直接联运产品,在2024年同比增长154%,热门联运产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昆明地区,包括苏州经由上海虹桥机场至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
“我们正在探索创新铁路票制,优化空铁联运服务,比如与航司联合设计面向旅客直接销售的空铁联运的‘一张票’,并且在高铁上设置行李车厢,实现空铁联运的行李直挂。”单杏花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