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但结构分化明显
74.6%,这是2025年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产能利用率,环比二季度回升了0.6个百分点。表面看是个回暖信号,但同比去年还是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整体修复仍不充分。
我们来盘一盘这个数字背后的成色。先看大类:制造业是74.8%,采矿业72.5%,公用事业74.3%。制造业略高于均值,算是稳住了基本盘。但真正有意思的是细分行业之间的巨大裂口。
一边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冲到80.1%,接近“满电”状态;另一边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只有62.0%,相当于五台机器里有两台在趴窝。这俩差了快20个点,你说整个工业在复苏,那得看是谁家的复苏。
再看几个关键赛道。电子设备制造业79.0%,通用设备78.9%,专用设备75.5%,这几个数字都不错,尤其是电子这块,能维持近八成的利用率,说明消费端或出口订单有一定支撑。汽车制造业73.3%,不算高,但也算走出底部区间。电气机械74.9%,跟制造业大盘持平,没拖后腿。
问题出在哪?在中游原材料和部分传统制造环节。化工72.5%,食品制造70.1%,纺织77.2%,这些还算可以。但非金属矿物制品只有62.0%,水泥、玻璃这类行业还在承压,背后对应的是地产投资还没起来。煤炭开采68.9%,也不高,可能跟能源结构调整和火电需求波动有关。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这一轮回暖是不是结构性的?从数据看,显然是。高端制造、部分出口导向型产业在动,但传统重资产、依赖国内基建和地产拉动的行业依然疲软。这种分化不是新现象,但持续存在,说明经济动能切换已经深度发生。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看不到企业层面的具体排产变化,也看不出库存周期是否真正进入补库阶段。但至少有一点能确认:政策托底+外需韧性,正在让一部分行业先恢复起来。至于能不能从局部扩散到全局,还得看后续财政发力节奏和房地产怎么走。
下一步观察变量有两个:一是非金属矿物制品这类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能不能稳住并回升,那是内需改善的硬指标;二是电子和通用设备能不能持续维持高位,决定这波是不是靠短期订单撑着。
现在下结论说全面复苏还早,但局部确实在动。操盘上,与其押注整体反弹,不如盯紧那些已经跑起来的链条,看它们能否把上下游带起来。否则,就是各走各的,热闹归热闹,成色还得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