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成绩来之不易。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GDP达到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4个百分点。虽然三季度增速回落到4.8%,但我认为整体来看,“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而且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确实有基础、有支撑,当然也正如官方所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三产驱动格局持续优化
从产业结构看,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高达58.4%,达到592955亿元,同比增长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60.7%,成为拉动经济的绝对主力。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9%,第一产业增长3.8%。这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服务业和消费的引擎作用越来越强。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速高达11.7%,比上年同期还加快了1.7个百分点,显示出数字经济的强劲动能。
新质生产力加速转化
让我特别振奋的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国家统计局提到,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9.8%和16.3%。这些数字不只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中国经济正在换上“新引擎”的真实写照。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两个百分点,说明企业不是在盲目扩张,而是在用技术改造升级,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步伐。
宏观政策与市场信心协同发力
宏观政策的持续显效也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分四批下达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比上年全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政策撬动效应非常明显。同时,资本市场也活跃起来——前三季度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106.8%,这对提振社会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加上9月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国庆假期国内出游达8.88亿人次,这些高频指标都在释放积极信号,说明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依然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