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表面看是个负数,但你要真掰开揉碎了看,里子其实没那么难看。我盯了这么多年数据,一眼就明白——这回落主要拖后腿的还是房地产,同比下滑13.9%,降幅还在扩大,整个行业还在往下走。但你要是把房地产拿掉,项目投资可是实打实增长了3.0%。所以这盘棋,不能只看一个数字就下结论。
基建这块儿,1-9月增速1.1%,比前几个月还回落了,看着不温不火。但东方金诚那位王青说得在理:上半年经济本身不差,稳增长压力不大,基建自然就歇了口气。可现在不一样了,美国那边高关税反反复复,外需一旦转弱,出口撑不住,四季度就得靠基建顶上。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经落地,雅下水电这类战略项目也要全面开工,财政资源肯定会往这倾斜。说白了,基建这个“稳定器”不是不用,是时候未到。全年3%左右的增速预期,我觉得有谱。
制造业倒是挺扛造,投资还能维持4.0%的增长,虽然也在放缓。但你看工业投资整体涨了6.4%,电力、热力这些涨了15.3%,太阳能、风电这些新能源领域更是一路猛冲。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说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真起作用了。这才是亮点——投资结构在变,不是靠老路子硬拉,而是往新质生产力上走。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涨6.1%,信息服务业更是飙了33.1%,民间资本也开始往新基建、新兴服务里投,这是好信号。
不过也不能太乐观。徐天辰提到一点很关键:制造业投资还在磨底,利润没起来,企业扩产自然谨慎。“反内卷”成了中期任务,地方和企业都得勒紧裤腰带。再加上外商投资下降12.6%,外资信心还没完全回来,东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分别跌了4.5%和8.4%,区域分化也明显。
房地产嘛,缩表是大趋势。城镇化慢了,供需逆转,政策也不再强刺激,重心是“止跌回稳”。现在7万亿“白名单”贷款批下来,房企资金链稍有缓解,销售回款的拖累可能减弱,但回调大概率要持续到2026甚至2027年。底部是不是快到了?可能吧,但离反转还远。
总的来说,这盘棋眼下是靠工业和新基建撑着,房地产继续出清,基建蓄势待发。四季度能不能反弹,就看财政发力够不够狠,项目落得够不够实。我盯着那5000亿金融工具和几个大型水利工程,要是真动起来,年底数据不会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