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破顶,背后是政治定心丸在起作用
今天一早,日经225指数直接冲上49000点,盘中涨幅接近3%,半日收在48970点,创下历史新高。这波涨得挺硬气,不是尾盘偷袭,而是全天强势拉升。软银涨5.6%、雷泰光电5.5%、铠侠更是飙了10.7%——半导体和AI概念带头冲锋,市场情绪明显在高位。
问题来了,这一波到底是啥在推?
表面看是技术面突破,但真正起作用的,是政治不确定性落地。自民党和日本维新党达成联合执政协议,高市早苗大概率将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这个信号很关键——市场最怕的不是政策方向,而是没方向。现在靴子落地,至少未来一段时间政策连续性有了保障。
更具体一点,分析师普遍认为高市早苗会倾向财政刺激,同时搁置进一步加息。这对股市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流动性不会收紧,政府还可能继续花钱拉经济。债市和汇市已经反应了这一点:日元走弱,美元兑日圆升到150.9左右,说明市场在price in(定价)宽松预期。
半导体和AI为何领涨?
这轮领涨的是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股——胜高、东京威力科创、迪思科、Advantest全线上扬。这些公司不只是日本本土龙头,更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英伟达产业链上的供应商,直接受益于AI算力需求扩张。
但要注意,日本半导体股的上涨,不完全是产业景气驱动,更多是“估值重估”。过去多年,外资对日本股市长期低配,认为企业治理差、回报股东意愿弱。但近年来,东证所推动改革,加上黑田之后的货币政策转向讨论升温,外资开始重新审视这块资产。
现在叠加政治稳定+潜在财政刺激,市场愿意给这些板块更高溢价。说白了,是信心回来了。
外围环境也在帮忙
全球宏观也没拖后腿。美国通胀数据预期平稳,核心PCE大概率维持3.1%,美联储11月降息25个基点几乎板上钉钉。欧股期货微涨,纳指期货稳住,外围风险偏好不错。
中国这边,三季度GDP预计4.8%,增速略有放缓,但政策层正在开会研究下一个五年规划,市场对后续刺激有期待。这种环境下,资金并不急于撤出亚洲市场。
黄金还在高位震荡,逼近4300美元/盎司,说明全球对货币信用的担忧仍在。在这种背景下,日股如果能持续释放改革信号,不排除成为部分避险资金的替代选择。
接下来盯什么?
短期看,这波 momentum 还能撑一阵。但真要走成“长牛”,得看两个变量:一是企业能否持续提高ROE和分红水平;二是日本央行会不会在12月启动加息。目前市场对10月加息已基本排除,12月概率五五开。
所以,真正的考验在年底。如果政策红利只是“昙花一现”,那这轮突破可能就成了阶段性高点。但现在颗粒度下来看,游戏规则确实在变,不能用老眼光看日本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