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行搞了1890亿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还是1.4%,看起来风平浪静,但仔细一算——当天有2538亿到期,净回笼648亿。这数字不是偶然,得盘一盘。
先看背景。上周五刚净回笼2442亿,全周算下来,公开市场加国库现金管理,总共净回笼接近7000亿。流动性收了一大把。现在市场资金面其实不紧,银行间隔夜质押回购利率还在1.3%附近晃荡,非银稍微高点,也就1.43%左右。宽松格局没变。
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净回笼?问题不在“松”或“紧”,而在节奏和预期管理。
你看接下来这一周,逆回购到期量高达7891亿,光周一就2538亿。央行现在每天做一点投放,但总量少于到期量,相当于温和地回收流动性,而不是一次性抽走。这种“小步慢撤”的操作,明显是在避免市场产生剧烈反应。
更关键的是,月底还有大事。金融街论坛年会要开,五大金融监管部门一把手都到场,政策风向大概率会有新表述。这种时候,流动性太松容易出风险,太紧又影响情绪。所以现在这个操作,其实是在为后续可能的政策窗口腾空间。
另外,财政部那边也没闲着。前三季度专项债、特别国债这些支出已经砸下去4.21万亿,钱从央行体系出去,最终体现在财政存款变化上。季末财政支出释放流动性,到了10月,这部分效应减弱,自然需要央行小幅调节。
至于利率,连续多日维持1.4%,说明政策利率锚定意图明确。现在LPR不动,MLF也没动,逆回购跟着稳住,整个短端利率中枢就压住了。哪怕美联储那边隔夜担保利率还在4.29%,我们这边也没跟,货币政策独立性很强,重心还是在国内经济修复节奏上。
接下来怎么看?本周还有四天,每天都有几百到两千多亿的到期量。按目前打法,大概率继续“少量投放+净回笼”组合,直到税期临近再适度加码投放。真正要看的节点是24号国债招标,以及月底论坛有没有超预期信号。
目前颗粒度就这么些,更大动作还得等更多信息落地。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一作不是转向收紧,而是从前期偏松状态回归中性,为接下来留足腾挪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