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市场持续走牛,带动基金发行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截至2025年10月19日,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已达1163只,超过2024年全年1135只的总数,展现出明显的回暖势头。更引人注目的是,股票型基金成为这波增长的主力,新发数量达661只,发行规模占总规模比例高达37.45%,创下自2011年以来近15年的新高。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反映出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的热情重燃,也揭示了资金正在加速流向股市。
股票型基金爆发式增长
在本轮基金发行热潮中,股票型基金呈现爆发式增长,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25年前10个月,股票型基金新成立661只,发行规模达到3393.96亿元,占比接近四成。相比之下,过去几年该比例波动明显:2016年仅为4.43%,2021年为12.77%。而如今的高占比,反映出投资者在牛市环境下追求更高收益的强烈意愿,同时也说明基金公司正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加大权益类产品的布局力度。
发行结构体现“股债跷跷板”效应
从整体发行结构来看,“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显现。尽管部分稳健型产品仍受青睐,例如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的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以65.73亿元成为年内募集规模最高的基金,富国、京管泰富、天弘等机构也有多个产品突破60亿元,但这些多集中于混合型FOF或债券指数型工具。而在30亿—60亿元区间,贝莱德、浦银安盛、国泰等12家机构旗下的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成为主力,博时、南方等公司的多只债券ETF募集超30亿元。不过,债券型基金整体发行占比相较去年有所下降,这与利率下行空间收窄、股市吸引力上升密切相关。
权益类基金升温预示长期趋势
随着权益市场反弹,主动权益基金发行也开始升温。招商均衡优选A以49.55亿元领跑偏股混合型基金,大成、中欧等多家基金公司有产品规模突破20亿元。此外,科创主题ETF持续吸金,华夏、易方达、建信等推出的科创板相关ETF合计12只产品规模均超15亿元,部分甚至实现“一日售罄”。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变化背后是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和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信心增强。公募基金正成为资金流入A股的重要渠道,若A股盈利周期得以进一步确认,四季度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望延续回升态势,或将开启一段较长的权益投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