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食品包装查找生产日期,但是翻来覆去找不到”“想要研究一下配料表,却因标签字体过小而看不清”……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遇到的这些问题有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解决。
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的范畴、应用要求、修改要求等。
数字标签对消费者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又会从哪些方面助力食品行业升级?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破解食品信息“躲猫猫”
记者近日走访市场看到,已经有不少预包装食品使用了数字标签。正在北京物美超市开阳桥店购物的消费者王华体验数字标签扫码后告诉记者:“以前食品外包装上的字又密又小,有的连生产日期都不容易找到。现在通过数字标签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产品的配料表、保质期等重要信息。数字标签还有语音播报功能和大字模式,阅读更方便了。”
《公告》明确,数字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采用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展示的食品标签。鼓励通过数字标签展示更多法定可标示的食品信息,如配料来源、生产工艺、产地信息、食用方法、产品追溯、食品安全与营养等,推动数字标签成为食品安全相关信息交流的良好载体。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通过扫描数字标签二维码,消费者可以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了解食品标签内容,同时可实现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并可获取有关食品成分、使用说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信息,这将有效解决部分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信息时因字体小而看不清、找不到等问题。
数字标签需要扫码查看,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怎样获取信息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副主任于航宇表示,对于消费者关注的信息,食品标签不会进行豁免或者减少,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等,无论是不是使用数字标签,都保留在食品实体标签上。此外,如果使用数字标签,生产者地址等信息的简化能节省出更多空间,可将字号放大展示消费者更为关注的信息;更多空间展示也能够进一步提升食品标签本身信息展示的清晰度及便利度。
“多码合一”助力安全监管
如果有企业利用数字标签增加广告的展示内容怎么办?《公告》明确,数字标签内容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的规定;广告、营销等其他信息不属于数字标签范畴。为确保消费者体验,保证数字标签信息易于获取,数字标签标示内容应清晰、醒目、易于识读,避免重叠、堆积,不得有影响正常阅读的弹窗等干扰元素。
当前不少食品包装上存在多个二维码,这些二维码涉及抽奖活动、溯源码、企业微博或微信公众号、防伪码等。《公告》鼓励数字标签二维码与包装上其他二维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多码并存时,为避免混淆,数字标签二维码临近位置应标示“数字标签”等字样,以便于消费者识别。
“数字标签不强制标示所有强制性标签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等,但应与实体标签上展示的信息保持一致。”于航宇说。《公告》明确,数字标签展示内容不得篡改,当对数字标签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新时,应记录修改内容、修改时间、修改者信息等要素,确保信息修改过程可追溯。
据介绍,除了不断优化数字标签展示信息外,后续数字标签将与网络食品经营、智能家居等相衔接,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打造食品数字标签的生态链。于航宇表示,利用数字标签这一信息化载体,可以拓展其应用场景,比如将数字标签体现在网络食品经营中,提升食品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在生活场景中与智能家居联动,将食品放入冰箱后,通过互联互通,系统自动提示食品的保质期;等等。
为进一步优化数字标签管理、推动数字标签全面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年作为“食品数字标签推广年”。统计显示,上海、广东、山东、湖北、湖南、北京等省市积极响应,开展了宣传推广活动;包括一些品牌的乳制品、粮油、焙烤食品、肉制品、饮料在内的超千款食品,已经制作、使用了数字标签。为了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食品上的数字标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会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设计了数字标签专属logo,标志主体以汉字“食”为设计原型,融入“人”与“民”的笔画元素,彰显“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食品安全理念。
实现生产与消费双向奔赴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数字标签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数字标签支持‘多码合一’,将信息展示、产品追溯等功能进行整合,减少了企业在不同二维码设计、贴标上的重复投入,使企业食品标签管理工作更高效。供应链数据也可以反哺生产端,实现产能调节、原料溯源等动态优化。同时,《公告》明确食品生产者通过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展示生产者详细地址的,可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将生产地址简化标注为县级行政区名称,并在生产者名称后标示,这将进一步减少食品厂商包装材料和印刷油墨使用,兼具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数字标签试点企业洽洽食品供应链负责人王让告诉记者。
此外,通过数字标签的应用,可以展示更多因实体标签版面受限而无法展示的合法信息,包括配料具体来源及生产工艺细节、详细食用方法建议、食品安全与营养特性说明、全链条产品追溯信息等。传统实体标签一经印刷便无法修改,数字标签展示内容不得篡改,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更新,同时确保信息修改过程可追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李宇认为,这意味着食品企业可以进一步有效节约食品标签的维护成本,并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赋能绿色低碳发展,是出台《公告》的根本目标之一。于航宇介绍,以饮料瓶为例:每瓶饮料标签以碳排放0.013公斤计算,100亿瓶约13万吨碳排放。标签信息每减少10%,可节省相当于超1万户家庭1年用电量的碳排放。以16万家生产企业计算,平均每家每年降低1万元的成本,食品行业一年可节省16亿元。
从长远看,全面落实数字标签是大势所趋。今年3月,食品安全新国标为数字标签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规范依据,但很多食品企业仍处于观望状态,等待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出台。“这次《公告》的出台,解决了食品生产企业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将极大推动数字标签技术在行业的普及。”李宇表示,数字标签是行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一步,《公告》的出台将为数字标签的全面应用提供充分保障,也将为食品生产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动力。食品生产企业也可以数字标签为契机,在数字化研发设计技术应用上发力,让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数字标签的应用,标志着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新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表示,今后将继续推动食品数字标签的发展,引领国际数字标签建设,提升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