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天津直博会落下帷幕,但释放的信号对A股来说,绝对是一剂强心针!低空经济+文旅融合,正从概念走向落地,这波政策与资本的双轮驱动,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主线行情的发令枪。
“低空+文旅”不是画饼,是真有肉吃
在我看来,这次直博会远不止一场行业展会那么简单。你看,首次设立5000平的“低空经济馆”,京津冀三地联合展团亮相,签约金额超25亿,近200架飞机达成交易或意向——这是什么概念?是不是说明产业生态已经从“有没有”转向“怎么做”了?逻辑是不是一下就通了?
更关键的是,全球巨头都在加码中国。莱奥纳多交付AW139,空客签下H160订单,赛峰集团还跟咱们的AC313A搞合作。国外巨头用真金白银投票,难道不比我们自己喊口号更有说服力吗?我觉得,这背后是国际资本对中国低空开放进程的认可。
再看国内,零重力飞机工业刚融了近亿元,投资方里还有文旅背景的资本。这说明什么?说明资本已经开始布局“低空+文旅”的商业化闭环了。以前大家总说低空经济“飞不起”“卖不动”,现在呢?技术、资金、场景、政策全在往一块凑,是不是感觉泼天的富贵真的要来了?
破局“三难”,谁在悄悄铺路?
当然,挑战也摆在那儿。“飞不起”是成本问题,“用不了”是空域审批和基础设施薄弱,“卖不动”是产品和景区匹配度不够。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我感觉,现在各方都在动起来。
比如天津城投推出的全国首个省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具备空域管理、飞行监管、航线划设等7大能力。这玩意儿一旦跑起来,能不能解决“看不见、连不上、管不住”的老大难?我觉得格局打开了。还有像亿航智能的EH-216S、航空工业的HH-100这些新机型集中亮相,是不是意味着“适配文旅场景的产品”正在加速成熟?
而且你发现没有,人才这一块也开始补课了。飞行模拟器销量上升,高校纷纷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产业链从制造到运营再到培训,一环扣一环。这哪还是杂毛炒作?这分明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聊到这里,我们不妨观察下几个领域,它们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相关领域信息梳理
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主要包括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轻型直升机等整机研发与生产企业,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上游核心环节。
低空飞行服务领域:涵盖直升机观光、无人机表演、飞行营地运营等面向C端消费者的文旅服务项目,直接连接市场需求与飞行体验。
低空基础设施与平台领域:涉及飞行服务平台建设、空域管理系统开发、起降点网络布局等,旨在提升低空空域资源的管理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航空动力与配套系统领域:包括新型航空发动机(如氢燃料涡轴发动机)、飞控系统、电池与能源解决方案等,为低空飞行器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通用航空运营与培训领域:从事通航飞行作业、飞行员及运维人员培训的企业,随着低空活动增多,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服务需求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