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与金融“双向奔赴”
10月18日至19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中外头部金融机构代表、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与会嘉宾怀揣着对“世界变革下的未来之路”的思考,就“AI”“金融”“融合”等时下热词展开交流。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当下,这场思想盛宴恰逢其时,勾勒出金融与科技碰撞的新图景。
从“辅助工具”到“核心引擎”:
AI重塑金融业态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深刻重塑金融产业生态和发展模式。
AI在金融领域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从原先简单的“辅助工具”,逐步升级为驱动业务创新的“核心引擎”。“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可以预期,对金融的促进与影响可能是重大而根本性的。”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如是说。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总干事、原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李剑阁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不仅改变着金融服务的形态与逻辑,也重新定义了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方向,在持续打破传统金融业的竞争壁垒、推动金融业的竞争范式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变革。
技术变革持续驱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国泰海通总裁李俊杰认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增强市场透明度、提升交易便利性、推动决策智能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李俊杰看来,当前证券行业正加速步入智能时代,金融数据日益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人工智能则带来深刻的效率革命和价值重构。“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深化,证券行业正逐渐迈入‘智能认知’时代,并以技术红利的充分释放有力提升客户服务能级。”李俊杰说。
技术变革驱动金融服务逻辑数智化重构。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表示,在AI驱动下,财富管理实现从“工具”到“伙伴”的角色升级,服务模式也从“千人一面”的标准服务加速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转变。
此次大会期间,“上海AI-FI实验室”正式成立,点亮“AI+金融”的未来图景。该实验室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围绕“AI+金融”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促进金融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实验室的设立是上海市静安区布局金融科技前沿生态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上海在“AI+金融”的创新实践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创新破局”要以“合规护航”:
共探融合发展新路径
AI的应用与创新,是未来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关键,但创新也要与风险防控统筹推进。伴随金融业务或业态拓展,金融机构既要拥抱技术创新,也要坚守风险底线。
谈及在数字驱动时代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刘成表示,要实现数字化金融与数字化经济的有机统一。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提供更加“全、快、准、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质量。他认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应聚焦两大方向:一是全力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二是全力服务客户的数字化转型。
“技术浪潮下,金融业将进一步呈现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的趋势,金融边界的演变问题值得持续探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的观点,精准点出了AI与金融融合过程中的核心命题。
尚福林认为,金融业务或业态领域大大拓展,金融活动的主体更加多元化,金融业务场景更加丰富,金融业的业务边界、机构边界、产品和服务边界,也逐步从相对简单清晰向复杂模糊演变。
对于如何统筹兼顾创新与安全,尚福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同类业务同等监管的原则,依法将所有的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二是坚守风险底线,辩证看待各类金融业务活动中的技术应用;三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具体到金融监管层面,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最新科技,优化金融服务、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稳定有序。遵循金融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把握好集中与分散、特色与同质、安全与效率等方面的动态平衡,努力构建具有韧性的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