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0 05:52:3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中国工程出海:从造产品到定标准

  中国工程,正在下一盘大棋

  这次WFEO大会落子上海,表面看是开个会,往深了看,是中国工程界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标准、输出能力、输出治理范式”的一次系统性跃迁。我们来盘一盘这背后的三层逻辑。

  第一层,话语权的积累已经到了临界点。1981年加入WFEO,2019年首次由中国科学家出任主席,再到今天中国科协牵头发起非洲工程能力计划、主导设立“世界工程日”,这不是偶然。关键转折在于,中国不再只是被动参与规则,而是开始主动设计议程。比如“人工智能+各工程专业”的非洲项目,直接嵌入联合国“科学十年”框架,等于把中国的合作模式挂上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轨道。这种顶层设计能力,才是真正的软实力。

  第二层,上海这批“工作坊”不是展板秀,而是真实世界的压力测试场。浦东机场四期工地上的37款机器人,背后是建筑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宝山再生能源中心高出40%的发电效率,前提是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到位;上海锅炉厂搞氢能、碳捕集、绿色甲醇,玩的是电-氢-碳-热四维闭环验证。这些都不是单项技术突破,而是系统级解决方案的集成能力。更关键的是,它们都长在真实的城市肌理里,经受过复杂工况和公众监督的双重考验。这种“可复制、可迁移”的工程范式,才是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

  第三层,人才与标准的双向打通才是长久之计。中国科协推动2000多个工科专业通过国际认证,和泰国、巴基斯坦等签工程师资质互认协议,这相当于在制度层面拆掉了跨国执业的墙。过去我们输出电站、高铁,现在连同工程师的培养体系、评价标准一起输出。这才是“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能落地的底层支撑。万钢提到的德国大众当年预测中国汽车工程师将占主流,现在反向输出经验,逻辑是一致的:谁掌握人才培养的锚点,谁就掌握了产业演进的方向。

  这么看下来,中国工程的出海路径很清晰:用重大工程建立信任,用系统方案证明能力,最后通过人才和标准实现深度绑定。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的是,如何让这套模式在不同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真正扎根。但方向已经明确——未来的竞争,不在单个项目的输赢,而在生态系统的构建速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