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波银行“睡眠账户”清理,动静不小。兴业、葫芦岛银行、玉环农商行这些名字都上了公告,表面看是各家银行各自出招,其实背后是一盘早就定好的棋。
先说结论:这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从2023年就开始的行业动作,在2024年进入高峰期,现在是中小银行全面跟上。核心逻辑就三个字——控风险、省成本、合规矩。
问题出在哪?
长期不动户听着不起眼,但隐患不小。第一,这类账户没人管,一旦信息泄露,极容易被拿去洗钱、跑分、搞电诈。有数据提到,三成电诈案件都和这类账户有关。第二,银行系统里躺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个零余额或低余额账户,每个都要占存储、走校验、做对账,运维成本是实打实的。第三,监管早就有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把五年以上未动且有余额的账户列为重点清理对象,央行和公安部联合发文要压降存量卡风险,这就是“断卡行动”的延续。
所以银行不是闲着没事干,这是响应监管、降低自身风险敞口的必然动作。
各家标准为啥不一样?
你翻公告就会发现,兴业银行是余额10元以下+一年无交易;江西某行是三年没动+余额低于10元;浙江一家农商行是两年不用+余额少于50元。差异确实大。
原因很简单:监管只给方向,不设统一标准。就像王蓬博说的,大行客户基数大,得慢慢清;中小银行系统负担重,可能一刀切得更狠。风控模型、客户触达能力、历史账户积压情况都不一样,执行尺度自然不同。
但共性也很明显: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再加上社保卡、贷款还款、理财签约这些关键功能绑定的账户都会豁免。说明银行也清楚,清理的是“真沉睡”,不是误伤正常用户。
钱会不会被没收?
不会。所有资料都强调一点:即使销户,资金归属权仍在储户。钱会转入“久悬未取专户”集中管理,你想取,带身份证和原卡去网点就能办。但麻烦的是,很多人心态是“忘了还有这张卡”,等想起来可能已经进久悬户了,流程多一步。
而且银行反复提醒:清理过程中绝不会打电话、发短信让你提供密码或转账。凡是这么干的,99%是诈骗。
接下来怎么应对?
南开大学田利辉教授提的三点很实用:第一,用云闪付“一键查卡”功能,一分钟扫清自己名下所有账户;第二,没用的卡尽快注销;第三,真要留着的,定期转个10块钱,保持活跃。
这事说白了,不是银行给你添麻烦,而是帮你把账户理清楚。毕竟谁也不知道哪张废弃的卡,正被人拿去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