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讲学,真抢年轻人饭碗?
最近教育部、财政部发了个通知,要招7000名退休教师去农村学校讲学,网上又吵起来了:这会不会抢了年轻人的教职岗位?
我看了下政策细节,结论先说在前头——这事跟年轻人抢饭碗基本不搭界。银龄讲学计划从2018年就开始推了,目标非常明确:往脱贫地区、民族县、边境县这些师资薄弱的地方派经验丰富的退休校长、特级教师。这些地方常年留不住年轻老师,结构性缺人是实打实的。你让刚毕业的年轻人去新疆兵团团场待五年?人家未必愿意。但退休教师不一样,他们有经验、有情怀,家庭负担也轻,反而更可能扎根。
而且,现在学生总数在往下走,未来教师需求只会收缩。这时候用银龄教师做弹性补充,等于给编制腾挪留了空间,避免将来教师队伍“人太多退不出”的尴尬。本质上,这是优化配置,不是抢位置。
老年人就业升温,是趋势还是压力?
教育这块说得通,但放大到整个社会,问题就复杂了。数据摆在这儿:某头部招聘平台55岁以上活跃求职者数量年年两位数增长;天津社科院调查显示,60到65岁老人想再就业的占62.1%,55到59岁的更高,达72.7%。背后原因很现实——寿命拉长了,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很多人退休时身体好着呢;再加上经济压力,前程无忧调研里三成老年人再就业是为了补贴家用。
国家也在推政策。今年中办国办发文要清理限制老年人就业的不合理规定,民政部等19部门出指导意见,人社部还在起草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文件。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应对老龄化的系统性布局。你看日本、欧洲,60到69岁就业率普遍在50%以上,我们2020年才34.6%。考虑到我国退休年龄偏低,这个差距本身也说明还有空间。
真的会挤兑年轻人吗?
短期看,确实有焦虑。尤其在经济承压期,岗位总量增长慢,老年人进场自然引发“分蛋糕”担忧。但长期数据反过来了——浙大张川川的研究显示,老年人就业率每升一个点,青年就业反而能涨0.49到0.91个百分点。日本延迟退休推进多年,老年人上岗多了,年轻人失业率也没飙升。
逻辑在哪?工作岗位不是固定池子。老年人继续工作,收入在手,消费不降,甚至带动服务需求,反过来创造就业。反观上世纪欧美搞提前退休,本想给年轻人腾位子,结果青年失业照样高企。说明经济运转没那么简单。
关键是怎么干
所以问题不在该不该让老年人就业,而在怎么干。市场该主导——企业愿不愿用老人,看的是性价比、岗位匹配度,政策不宜强行干预。但政府得兜底:比如农村低收入老人再就业,不能全靠“自救”,社保得跟上;大龄劳动者失业后到领养老金之间的空窗期拉长了,得有过渡支持;还有,企业招老人怕风险,那工伤保障、灵活用工制度就得补上。
归根结底,这不是零和博弈。错位开发岗位、加强培训、完善托底,才能让老的有为,少的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