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喜欢抢演唱会、体育赛事门票的朋友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糟心事:刚刷到票,就收到一条来自1068号段的短信,说“您已成功订票,请在15分钟内付款”,让人误以为是官方平台发来的通知,结果一转账才发现自己掉进了诈骗陷阱。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诈骗短信竟然是通过本应合规使用的1068号段发送的。而这条看似正规的通信通道,背后竟然藏着一条层层转租的利益链,最终让国家通信资源沦为骗子的“伪装工具”。
1068号段如何沦为诈骗“帮凶”?
很多人以为1068开头的短信是“黑号段”,其实不然。1068号段是经工信部批准、供具备资质企业使用的正规短信服务号段,原本用于发送银行通知、平台提醒等合法信息。按照规定,企业申请后不得擅自转让或出租。但在这起案件中,诈骗分子并没有直接申请号段,而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发送权限。源头公司是河北某网络科技公司,但它根本没有合法使用权,其使用的号段是从上游公司层层转租而来。从广东、无锡的企业申请获得号段后,交由武汉公司运营,再辗转至北京、安徽,最后落到河北这家公司手中,完成了多轮违规流转。
层层转租背后的集体失责
最讽刺的一点是,所有参与转租的公司在协议中都白纸黑字写着“禁止转租转售码号”,可没有一家真正遵守。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暴露出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对法规的漠视。他们把国家管控的通信资源当作商品一样倒卖牟利,完全无视潜在的社会风险。杭州互联网法院明确指出,这种行为违反了《电信条例》中关于不得擅自转让、出租电信资源的规定。六家公司以营利为目的非法流转号段,虽未直接实施诈骗,却为犯罪提供了关键支持,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全链条追责:司法创新筑牢反诈防线
这起案件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采用了公益诉讼的形式。由于受害者人数众多且分散,个体维权困难,检察机关代表不特定公众提起诉讼,要求责任方赔偿并公开道歉,这是一种司法制度上的创新。法院最终判决六被告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总计50万元的公益损害赔偿金。更重要的是,此案打破了以往只追究诈骗者刑事责任的做法,首次将号段流转链条上的多个运营和转租主体全部纳入责任范围,实现了全链条追责。正如法官所说,这类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财产安全,更严重破坏了公众对正规通信号段的信任,甚至动摇了国家通信体系的公信力。
反电信网络诈骗不能只靠事后打击,更要从前端堵住漏洞。自2022年《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以来,“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已成为基本要求。而这次判决无疑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谁敢把国家通信资源当生意做,谁就得付出法律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