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这盘棋,下得可真不简单
特朗普刚放话,说莫迪亲口承诺要断了俄油,结果三天不到,印度日均进口俄油直接干到180万桶,比上个月还多了25万桶。这哪是断供,这是加仓进场啊。更狠的是,印度媒体齐刷刷放出风声:从中国买的稀土,绝不卖给美国。这两件事凑一块儿,表面看是印度在中美俄之间选边站队,但在我眼里,这压根不是什么外交表态,纯粹是一场精准的经济算计。
问题出在哪?美国以为靠关税施压,就能让印度低头。45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农产品市场开放、停买俄油,特朗普一口气提三个要求,但根本没搞懂印度的底层逻辑。印度买俄油,每吨能省89美元,这不是小钱,这是实打实的成本优势。而且他们不是自己全用,而是把俄油炼成成品油,再高价卖去欧美——等于一边拿折扣原料,一边赚国际市场溢价,这生意谁不干?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印度根本不是在“支持俄罗斯”,而是在做全球能源套利。你加关税,我反手就去WTO告你,同时加大低价原油采购,把成本优势锁死。这才是操盘手思维:外部压力来了,不慌,反而借机强化自己的供应链优势。
换个角度说,稀土这事也一样。印度一年进口870吨稀土磁体,全靠中国供应,他们的电动车、高端制造都卡在这条链上。现在他们对外承诺“不转卖中国稀土给美国”,听着像政治表态,实则是向中国递投名状:我们守规矩,换你们稳定供货。毕竟印度自己有690万吨储量,排全球第三,但技术跟不上,精炼能力几乎为零,90%的重稀土产能捏在中国手里。这时候不抱紧大腿,难道自己单干?
这么看下来,莫迪根本没选边。他既不会为了美国把农民得罪死——农产品开放市场直接影响数百万票仓,也不可能为了美国放弃俄油带来的利润空间。他的策略很清晰:哪边有利往哪靠,但绝不签“卖身契”。
至于特朗普,这次确实是被摆了一道。你以为一通电话、一次祝贺就能换来战略配合?太天真了。印度的立场从来都是“战略自主”,说白了就是谁也不 fully 依附。尤其是在美国自己搞“美国优先”的时候,还指望别人无条件配合你围堵中国,这逻辑本身就立不住。
下一步怎么走?大概率还是僵持。美国可能继续施压,但印度不会松口核心利益。而在稀土和能源这两个关键赛道,中国的供应链地位短期内没人撼动。印度现在的动作,更多是争取更大合作空间,而不是彻底倒向某一方。
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的是,这种“承诺”到底有没有约束力?企业提交终端用户证明这套机制,执行起来会不会打折扣?这块信息是缺失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多极化格局下,像印度这样的大国,只会更精于算计,不会轻易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