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冲上4300美元,水贝市场人头攒动,可这热闹背后,味道已经变了。我前两天刚从深圳水贝转了一圈回来,说实话,那种全民淘金的亢奋劲儿还在,但更多是犹豫、算计和一种“怕踏空又怕站岗”的拧巴。
过去一个多月,水贝金饰从796元/克飙到988元,涨了快两百块。年轻人站在柜台前,嘴上说着“去年怎么不多买点”,脚底下却挪不动步子。真金白银摆在眼前,反倒下不去手。这不是不想要,是真扛不住这价格。不少人干脆调转枪口,扑向白银——伦敦银价年初至今涨了84%,风头盖过黄金,有人十分钟就拍板买了两根千克制银条。你说他们是抄底?我看更像是在黄金够不着的时候,找个情绪出口。
这波行情往上拱的力量太猛了。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球央行抢着增持黄金、地缘动荡没消停,再加上美国那边银行曝出欺诈丑闻,政府还差点停摆,避险情绪直接拉满。世界黄金协会都说了,今年可能是1979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高盛、美银甚至喊出2026年金价冲5000美元,听着像梦话,可还真有人信。
但桥水的人倒是冷静。他们内部讲,现在这轮涨势有点“独立行情”的意思,跟实物需求脱节了,亚洲国庆假期期间买盘其实弱,可价格照样疯。更关键的是,黄金相对白银的表现已经超出正常比值,说明市场开始自我强化,有点泡沫化的苗头。他们的判断很直白:继续涨不是没可能,但走低的概率更大。
我也看到不少散户被杠杆拽进坑里。什么“20元预定1克黄金”,杠杆四十倍往上,明面上是订货,实则是对赌。结果呢?三家水贝公司被查,涉嫌开设赌场罪。这哪还是投资,纯粹是赌命。你想想,黄金本是资产配置里的压舱石,现在倒好,成了投机者的角斗场。
还有人玩租黄金,尤其结婚的年轻人,图个仪式感又不想砸几万块买金三金。听起来聪明,可押金纠纷、金包银冒充真金的事儿也不少。老一辈看不惯,觉得不够实在;年轻人精打细算,认为高价买金不如租,等回调再入手。
说到底,当所有人都在讨论黄金有没有顶的时候,真正该问的是: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没有顶?历史上的大牛市,从来不是在欢呼声中启动的。现在风头最劲,反而得留一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