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 算力大单“变脸”记:海南华铁这出戏,到底谁在演?
36.9亿的算力大单说没就没,7个交易日市值蒸发52亿,股价从13块多干到7块,还把证监会都惊动了——海南华铁这出戏,演得有点太过了。
我们来盘一盘。这份所谓的“实质性合同”,签了7个月,零交付、零成本、零履行,连客户是谁都不肯说,只说是“杭州X公司”。现在市场普遍猜是阿里,海南华铁那边也没否认,但就是不认。问题来了,一个37亿的五年长单,下游客户一直不下单,上游设备价格又波动,最后干脆解约。他们自己说前期要垫资20亿采购设备,而公司账上现金才3亿多,有息负债超120亿,资产负债率71%,这钱从哪来?靠借?那这履约能力打不打问号?
更蹊跷的是时间点。3月公告前,股价和成交量就提前异动,2月中旬开始天天几十亿成交,换手率干到20%以上。龙虎榜上顶级游资赵老哥、华鑫证券深圳益田路这些“熟面孔”都在高位净买入上亿。牛散章建平一季度杀进十大股东,二季度悄无声息退出。这不是典型的资金提前布局、利好出货的剧本吗?
你说这是真订单,可行业惯例呢?算力租赁通常要有预付款锁定资源,但这合同既没预付款,也没写GPU型号、算力规模、交付计划,啥核心条款都没有。业内人直接说了,这本质上就是个框架协议,留足了操作空间。你拿个“意向书”当“军令状”炒股价,能怪市场反噬?
现在海南华铁被立案调查,理由是“信披违法违规”。监管函也发了,股东们开始增持维稳,第二大股东胡丹锋减持改增持,国资背景的海南金控也跟着买。可这更像是危机公关。之前吹得多狠,现在摔得就有多疼。公司自己都承认,未来算力业务的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
整个算力租赁行业也在分化。头部玩家像中贝通信、中科曙光,有技术、有客户、有生态,订单不断;而像海南华铁这种跨界转型的,搞“采购-租赁”轻资产模式,供应链卡脖子,技术没积累,全靠大单讲故事。一旦大厂需求调整,或者芯片拿不到,立马原形毕露。
所以,这单子到底是真合作还是“纸面富贵”,最终得等监管查实。但有一点很清楚:资本市场可以讲预期,但不能玩虚的。故事编得再好,没有真实业务和现金流支撑,迟早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