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际金价再度走强,盘中一度刷新纪录。黄金类ETF的管理规模同步扩张,投资热度明显升温。
多家公募机构认为,本轮金价攀升受地缘风险、全球信用体系和资金流动性等因素共同推动,全球央行与机构资金持续增持,进一步强化了黄金的上涨逻辑。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短期或面临高位震荡,但中长期支撑因素仍在,黄金作为核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和韧性持续凸显。
黄金类ETF规模加速扩张
上周,国际金价强势表现延续。10月17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盘中一度冲高至4380.790美元/盎司,连续创历史新高。此后金价略有回调,收报4251.448美元/盎司。
连日来,随着金价屡创新高,资金持续流入黄金相关ETF产品。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只黄金ETF在近一周内规模显著增长。华安黄金ETF的最新管理规模增长至852.35亿元,近一周增长了144.18亿元;博时黄金ETF规模扩大至396.67亿元,近一周增长70.61亿元;易方达黄金ETF规模升至339.06亿元,近一周增长65.88亿元;国泰黄金ETF规模也增至268.49亿元,近一周增长57.23亿元。
黄金股ETF方面,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的规模增至140.60亿元,近一周增长16.49亿元,显示投资者对黄金板块的热度正从贵金属现货延伸至产业链股票。
从收益表现来看,截至10月17日,华安黄金ETF、博时黄金ETF等几只代表性的黄金ETF的年内收益率都突破了60%,而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则突破了90%。黄金ETF及黄金股ETF成为了今年以来备受投资者关注的ETF产品。
多重因素推动资金涌入
近期,国际金价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引发市场对其上涨动能的广泛关注。多家基金公司认为,本轮金价的强势上涨,既受地缘避险需求推动,也反映出全球信用体系动摇、流动性预期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
华夏基金分析,今年以来,在地缘避险需求、美元信用危机、降息交易等多重催化下,国际金价先后在一季度、三季度掀起两轮上涨热潮,相关黄金ETF、黄金股ETF也跟随走强。9月底以来,全球再度出现动荡,具体事件包括特朗普政府“停摆”、欧洲财政担忧、日本新首相宽松政策预期、美国持续推出多项对华经贸限制措施等,进一步催化金价上行。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叶培培表示,近两年黄金持续上涨,但直到今年市场才达成更多共识,导致黄金不断突破历史新高,这也体现在各个机构增加对黄金的配置方面。
与此同时,资金面的变化同样印证了市场热度的上升。近期,全球最大的黄金ETF基金SPDR一直保持净流入;中国央行也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但与全球央行15%—20%的储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此外,从机构端到个人端,均有减持美债、增持黄金的趋势。
从更长周期来看,黄金的表现也相对稳健。过去三年来看,黄金是各类大类资产中夏普比率优异(即波动率小、收益高)的资产,黄金的配置价值日益凸显。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各国经济动荡的大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属性带来了大量投资需求,其底层配置逻辑还是基于对美元信用体系的不信任,把黄金作为美元法定货币的替代。
短期或进入高位震荡
经历连续上涨后,金价的未来走势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多家基金公司认为,短期内黄金或将进入高位震荡阶段,但其中长期配置价值依旧坚实。
随着美元指数筑底回升,白银、铂金等贵金属出现补涨行情,黄金的做多资金受到一定分流。对此,华夏基金认为,金价短线存在一定超买风险,大概率维持在高位震荡,但从更长维度看,支撑黄金价格的宏观逻辑并未改变,整体韧性依然较强。
在投资策略层面,华夏基金策略团队建议,摒弃短线博弈的思维,将黄金视为对冲主权货币信用风险、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对抗通胀的长期配置工具。黄金与其他大类资产相关性较弱,是重要的“反脆弱”资产,加入资产组合,可以对冲其他资产的波动。
从价格判断来看,叶培培认为,目前金价已突破4200美元/盎司,市场主流机构预测明年金价可能到4600美元/盎司到5000美元/盎司。在她看来,判断金价的天花板是比较高的,价格驱动因子何时逆转,关键是看美元信用何时走弱。
她进一步分析,复盘过去60年,黄金与美元信用呈现此消彼长态势,典型代表是克林顿时期,美国财政盈余、美元信用强,金价走势较差,其他时候美国财政赤字率大,金价表现强势。她预测,假设未来美国经济长期强劲复苏,使得财政重新达到平衡,比如赤字率下降到4%以下,那么金价大牛市可能会结束。在此之前,金价仍处于一个上涨通道中。
在黄金股表现方面,平安基金认为,黄金股在高金价的直接带动下,其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显著增长。从技术面来看,近期黄金现货持续攀升,而黄金股由于大盘整体震荡调整的影响,行情并没有跟上波澜壮阔的黄金现货行情,而这部分行情背离,在市场整体走稳后或存在补涨空间。投资者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合理配置黄金股票指数基金,把握黄金产业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