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白银市场简直火得一塌糊涂,价格一路狂飙,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抢购潮。从韩国到中国,投资者纷纷涌入白银市场,导致供应紧张,甚至连基金公司都不得不升级限购措施来应对蜂拥而至的资金。这波行情背后,既有宏观避险情绪的推动,也有工业需求和市场流动性紧缩的叠加效应,让白银成了今年最亮眼的“涨幅黑马”。
白银基金限购全面升级
国投瑞银白银期货(LOF)自10月20日起,将A类和C类份额的单日申购及定投金额分别限制在100元和1000元,这是继10月15日首次限购后的再度收紧。此前A类限购6000元、C类4万元,此次调降幅度极大,反映出基金管理人对当前市场风险的高度警惕。作为全市场唯一一只白银期货基金,该产品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的规模为30.14亿元,今年以来净值上涨58.10%,吸引大量资金追捧。基金管理方表示,此举是为了保障基金稳健运作、防范套利资金涌入,并应对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管理难度。
韩国市场爆发抢购潮
在韩国,白银投资热度更是达到疯狂程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银条销售额同比暴涨13倍,部分门店订单量甚至增长10倍。由于需求激增导致供应严重不足,韩国多家商业银行和大型贵金属平台宣布从10月20日起暂停银条销售。10月17日,韩国白银价格达每克2467韩元(约人民币12元),年初至今涨幅近70%,超过同期黄金涨幅。不少投资者因黄金门槛较高而转向价格更“亲民”的白银,推动银条、银牌等实物产品成为热门选择。
价格飙升背后的多重推力
这一轮白银大涨并非偶然。国际现货银价已突破5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纪录,年内伦敦银现涨幅高达79%。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伦敦市场库存持续下降,可自由流通库存仅剩约2亿盎司,较2019年峰值锐减75%,引发严重流动性紧张;大量空头被迫平仓,形成“逼空行情”;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地缘不确定性加剧,提升了贵金属的避险吸引力。此外,工业需求尤其是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增长也提供了坚实支撑,花旗预计今年工业需求将达4.3亿盎司,其中光伏贡献近3亿盎司。不过,高盛等机构提醒,当前白银波动性远高于黄金,流动性紧缩可能只是阶段性现象,价格回调风险正在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