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届广交会一期刚闭幕,15.8万境外采购商用脚投票,对“中国智造”投出了沉甸甸的信任票。这不只是人气旺,更是订单实打实落地、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品认可度跃升的铁证!外贸稳了,咱们A股科技制造这条主线,底气也更足了。
H4:这次广交会,到底“火”在哪?
说实话,我一开始以为还是老套路——价格战、拼数量。但看完这届广交会,我感觉彻底变了。现在老外不光来看,他们是奔着技术、解决方案和长期合作来的。你看那服务机器人展区,人挤得水泄不通,外骨骼机器人现场试穿排长队,手术机器人被俄罗斯、意大利客商围着问,这哪是展会,简直是全球买家的“抢购节”。
我觉得最核心的一点是:中国产品正在从“能用”变成“好用”,从“便宜”转向“值这个价”。过去人家可能觉得中国货就是平替,但现在不一样了。像高空幕墙清洁机器人,用水量只有人工的1/20,在中东这种缺水地方就是刚需;AI陪伴机器人、教育编程产品在欧美大受欢迎,说明我们的创新开始引领需求了。这不是简单的出口增长,这是价值输出。
而且你发现没,很多企业拿到的不是小单,而是独家代理协议、百万美金大单。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信任建立起来了,合作关系更稳定了。以前是我们追着客户跑,现在是客户主动上门要“绑定”。逻辑是不是一下就通了?
H4:科技,才是打开国际市场的“硬通货”
我在后台看到不少朋友问:“机器人概念板块这几天怎么反而跌了?”别急,短期波动不代表长期趋势。我们要看的是产业大方向。
这届广交会首次设立智慧医疗专区,47家医疗科技企业集中亮相,手术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康复器械全上了。再加上原有的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行业龙头同台竞技,连强脑科技、智元机器人都来了。这说明什么?国家在引导,产业在聚焦,资本的方向也在慢慢往“真科技”“硬制造”上靠。
更有意思的是产业链协同。比如一款筋膜按摩机器人,机械臂来自越疆科技,软件系统由广东物语云做,这就是典型的上下游联动。上游核心部件厂商也开始跟着出海,整个生态都在动起来。你说,这样的产业图景,能持续多久?
聊到这里,我们不妨观察下几个领域,它们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相关领域信息梳理
- 服务机器人领域:涵盖陪伴型、清洁型、演艺型及特种作业机器人,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多场景落地,部分产品具备多语种交互与自主决策能力。
- 智慧医疗设备领域:包括手术辅助机器人、外骨骼穿戴装置、智能监测终端等,部分产品已完成数千例临床验证,并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取得市场准入资质。
- 人工智能硬件领域:涉及AI玩具、教育编程设备、智能感知模块等,产品融合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市场反馈积极。
- 工业自动化领域:包含四足机器人、灵巧手、复合移动机器人等,用于工业巡检、精密操作等场景,部分企业已与日韩、欧洲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 绿色智能家电领域:集成AI算法的冰箱、车载微波炉、节能新风机等产品受到巴西、墨西哥、东盟地区采购商关注,强调健康管理和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