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双双通过港交所聆讯,要搞“美+港”双重上市。这事表面看是自动驾驶公司回流潮的延续,但细拆下来,两边故事的成色,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先看文远知行,号称“全球Robotaxi第一股”,2024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时风光无限。但现在回头看,美股市场显然没买账。上市首日市值44.9亿美元,到2025年10月中旬已经跌到31.6亿,缩水三成不止。更关键的是,收入从2022年峰值后连着两年下滑,亏损还在扩大。2025年二季度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扩大72%,这数据摆在台面上,投资人怎么给信心?
但它在业务布局上确实有亮点:11个国家、30多城落地,7国牌照全拿,L4车队1500+,中东纯无人化运营也在推进。Robotaxi单季营收4590万,同比翻了八倍多,看起来势头猛。可问题就出在这——整体收入才1.27亿,靠一个业务撑大旗,其他板块没跟上,商业化路径太窄。
再看小马智行,几乎同样的时间线,美股表现却完全反着来。2024年11月上市,2025年股价涨超34%,市值冲到近70亿,是文远知行的两倍还多。它也拿到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全无人驾驶牌照,车队250多辆,4000万公里路测里程,公众收费服务已经跑起来了。虽然规模不如文远,但节奏稳,关键城市突破扎实,资本市场更认这种“实打实落地”的逻辑。
所以这两家同时冲港股,背后的动机其实不一样。对小马来说,是顺势而为,把已有的势能复制到港股,拓宽融资渠道和投资者基础。而对文远来说,更像是在美股被冷落后的一次“补票”动作——港股市场情绪相对温和,尤其对讲“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有一定包容度,这时候回来,至少能稳住估值盘子。
而且这次不是个案。禾赛、天境生物都在跟进,新一轮中概股回港潮明显转向硬科技和新经济。背后逻辑很清晰:地缘不确定性下,双重上市等于上了双保险;同时港股也在主动优化制度,想留住这些优质标的。
这么看下来,技术实力是一方面,但资本市场最终投票的,还是谁能把商业闭环跑通。文远的故事听着大,但亏损和收入结构的问题不解决,光靠牌照和车队数量讲故事,难持久。小马节奏慢一点,但每一步都踩得实。
下一步关键变量在哪?一个是港股打新市场的承接力,另一个是两家谁能率先实现单季度运营现金流转正。现在比的不是谁起得早,是谁能活下去,并且活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