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9 22:38:40 股吧网页版
消费娱乐却不愿买保险,职场人保障意识待唤醒
来源:北京商报

  午后3点,写字楼的咖啡香气再度弥漫,这是都市职场人习以为常的“充电”时刻。一杯几十元的精品手冲,是他们为忙碌生活注入的片刻欢愉。然而,在这份触手可及的“咖啡自由”背后,一份关于未来健康与财务安全的保障,却常常被遗忘在角落。

  10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发布的《2025年职场人“健康负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描绘了一幅矛盾的图景:超过八成的职场人认同商业健康保险的必要性,但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将其真正纳入生活。

  基于《白皮书》指出的职场人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职场人加强保险保障意识有哪些必要性?对于职场人来说,有哪几类保险值得重点关注?

  当咖啡杯撞上“保障缺口”

  “总觉得还年轻,生病是小概率事件,更愿意把钱花在旅游、购物上,让自己即时快乐。”这份在网络上极易引发广泛共鸣的想法,正精准戳中许多年轻职场人的心态。

  《白皮书》用数据佐证了这种普遍心理:职场人宁肯花大几百元消费娱乐,而不愿为保险买单。根据《白皮书》,职场人消费重享受轻保障,咖啡自由背后投保行为不足。25—30岁职场人月均饮品支出665.6元,但保险支出不足200元的却高达53.6%,不同群体均呈现消费豪爽、投保谨慎的趋势。职场人消费失衡的特征反映出其风险防范意识的不足。

  为何愿意为一杯咖啡、一次旅行慷慨解囊,却对守护未来的保险如此吝啬?这背后是心理、财务与认知的多重角力。

  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咖啡、旅游、购物等消费娱乐能带来即时、可见的快乐和满足感;而保险是一种预防性、延迟回报的消费,保费支付后,其风险保障的价值只有在未来发生不确定的风险事件时才能体现。这种“付出感”强而“获得感”弱的特点,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望而却步。

  “同时,许多年轻人存在‘我还年轻,不会生病’的乐观偏见,认为重大健康风险是小概率事件,从而低估了自身面临的健康风险,认为购买保险的‘性价比’不高。”李超进一步表示。

  然而,横亘在投保之路上的,不仅仅是观念问题。条款复杂难懂是阻碍职场人购买保险的最大障碍。正如《白皮书》指出的,55.8%的职场人因条款复杂与产品选择迷茫而放弃投保;理赔过程繁多是阻碍25—30岁人群购买保险的主要障碍之一。

  这对于工作繁忙的职场人来说,买保险构成了较高的认知门槛和决策成本,可能因为“选择困难”而最终放弃。这道由专业术语和复杂流程筑起的高墙,将许多有意投保者挡在了门外。

  买某类保险可能“为时已晚”

  更令人担忧的现实是,当一部分人还在犹豫时,另一部分人可能已失去选择的资格。

  《白皮书》揭示,超四成职场人因患基础疾病无法购买合适的重疾险。部分职场人购买时仍面临较大困境,整体重疾险拒保率超三成,患免疫疾病、肺结节、甲状腺疾病群体的拒保率突破四成,相关需求亟须差异化解决方案。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健康焦虑与保障需求的落空。因此,从理性的角度看,唤醒保障意识已刻不容缓。

  “从理性必要性角度分析,职场人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之一,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意外,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收入中断可能迅速耗尽积蓄,甚至导致家庭陷入财务困境。”李超表示,保险的核心功能就是转移这种重大财务风险,保障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稳定。

  而健康状况是购买保险的“资格”,李超认为,年轻时不一定是健康问题低发期,反而是以较好健康状况和较低保费锁定长期保障的“黄金窗口期”。等到健康出现预警,想买某类保险可能已无法购买或需支付极高保费。

  保障“拼图”如何搭建

  那么,对于职场人来说,认识到保障的必要性后,面对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应如何着手搭建属于自己的保障体系?

  基于工作性质、年龄增长及家庭责任带来的潜在风险,填补保障缺口需要一份清晰、循序渐进的“拼图”指南。

  对于职场人应优先配置的保险,李超认为,首先,可以配置商业医疗险,诸如百万医疗、中端医疗等产品,以应对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风险。作为社保的强力补充,商业医疗险能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是基础且重要的“入门级”保障。其次,重大疾病保险针对罹患重大疾病后的收入损失、康复费用、家庭生活开支等,主要用于弥补患病期间无法工作造成的收入中断,保障患者能安心治疗和康复,维持家庭正常运转。再者,意外伤害保险通常保费低廉,杠杆率高,能提供针对性的意外伤残、身故保障和意外医疗补偿,是必备的基础保障。

  李超也表示,家庭经济支柱在责任高峰期,如房贷还款期、子女成年前,因疾病或意外身故或全残,会导致家庭失去经济来源,此时定期寿险就显得极为重要。此外,个人责任险、家庭财产险等小险种,每年保费几百元,关键时刻提供的风险保障也很重要,职场人士也应该积极将其配置在自己的保障规划方案内。

  需要关注的是,配置策略需与人生阶段相匹配,动态调整。李超表示,基于工作性质、年龄增长和家庭责任的变化,在22—28岁初入职场时,优先配置百万医疗险和意外险,预算充足可考虑消费型重疾险。在30—40岁成家立业期,应该配置重疾险、中端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而40岁以上中年阶段,在完善健康险的基础上,可开始考虑补充养老规划相关的年金险等。另外,全年龄段人群都应该考虑配置个人责任险,有房产人士还应考虑配置家庭财产险等。

  对于首次购险的职场人来说,在购买保险时需要关注一定的要点。在李超看来,职场人首次购险应优先解决“保障”问题,即防范疾病、意外等导致的大额财务损失。不要被带有储蓄、返还功能的“理财型保险”吸引,这类产品通常保障功能弱、保费高,不适合作为首份保单。保额是发生风险时能获得的赔偿金额,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预算有限时,应优先做高保额,如重疾险保额至少覆盖5—10年收入,而非追求保障期限过长或功能全面。以后收入增加再逐步补充。健康告知是投保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务必根据保险公司提问,如实告知健康状况,不可隐瞒,这是未来顺利理赔的基础。”李超也表示,购买保险时,重点理解保障责任、责任免除、等待期、免赔额等核心条款。不要盲目跟风,先分析自己的风险缺口,如是否负担家庭重任、是否有社保、健康状况如何,最好找专业保险经纪人设计适合自己当下的保险规划方案,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产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